摘要:4月3日,威海高新区山大实验学校。晨光初绽的操场上,450多名师生精神抖擞、列阵如松。随着一声“出发”的号令,一场以“追思怀远,沿海逐梦”为主题的大思政课拉开大幕。
4月3日,威海高新区山大实验学校。晨光初绽的操场上,450多名师生精神抖擞、列阵如松。随着一声“出发”的号令,一场以“追思怀远,沿海逐梦”为主题的大思政课拉开大幕。
全程30公里,一堂“行走的思政课”
让行走成为思政课堂,让体验化作成长养分,此次远足活动是山大实验学校创新打造的“行走的思政课堂”,是构建大思政一体化育人新格局的新探索。
在当天的启动仪式上,山大实验学校校长汤华财坦言:“30公里不是简单的数字叠加,而是一次生命的淬炼,当学生们踏着甲午英烈的血迹,铭记民族复兴的使命,用青春的脚步丈量山海,每一步都在跨越懦弱与退缩的藩篱,每一次坚持都在雕刻坚韧不拔的品格。”
以青春之名,赴山海之约;承先烈遗志,铸强国之梦。7时20分许,接过象征使命的旗帜,以班级为单位的远足方阵正式踏上征程。沿着蜿蜒伸展的千里海岸线,校长带头前行,教师和家长志愿者全程护航,共同开启沉浸式育人的新课堂。
此次远足的路线从学校出发,途经福山路、文化西路,到海滨北路、海滨中路,达到灯塔公园后,沿青岛中路返回,途经世昌大道、福山路,最终到达学校。
30公里的路程如同“流动的课堂”,山大实验学校将思政教育、体育锻炼、生态保护、美育教育等内容融入活动中,把传统的思政课堂具化为可触可感的教育场景,让课本中的思政教育照进现实。
历时10小时,一次行走中的红色传承
“我们把这次活动定义为行走的思政课,青春的长征路。在活动过程中,我们穿插了红歌劲唱、致敬革命先烈、许下追梦誓言等活动,希望学生在行走中去传承红色基因,在体验中感受城市之变,在坚持中锤炼青春品格,在感悟中播下梦想的种子。”山大实验学校教师张奇说。
春和景明,万物萌发。师生们步履坚定、意气风发。行进中的队伍如长龙蜿蜒,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行至灯塔公园时,师生们面向刘公岛,举行了“对话历史 致敬先烈”活动。
“从井冈山的星火,到长征路上的足迹,从狼牙山的绝唱,到渣滓洞的镣铐……你们倒下时,手里紧握的仍是希望,而今天,我们脚下的土地,正是你们用生命点亮的黎明……”现场,全体师生肃立,以诗祭英烈,在思考、追问感悟中许下誓言。
“通过这次远足,我知道了胶东抗日先辈们穿越山海传递情报的不容易,也更加敬佩用双脚走出长征奇迹的红军战士。我们要发扬他们团结合作、不怕困难的精神,勇于追梦,做有志少年。”初三学生张子奇深有感触地说。
作为一名随行的家长志愿者,陈国法表示,对于孩子们来说,30公里中蕴含着珍贵的“财富”,这些财富包括坚持的力量、友情的温度以及成长的勋章。
全程历时10个小时,全体师生用脚步丈量城市,用行动铸就友谊,用汗水见证毅力,升腾起与集体共荣共进、与城市同心同向、让自己出彩精彩的信心和豪情。(王玲 刘晓冬)
来源:中国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