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房没了 姥姥寄宿谁家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16 20:10 2

摘要:姥姥一般晚上8点左右睡觉,2022年中秋前那天,快9点了还没睡,隔一会她就到猫眼看一看,或者站在卧室门口,因为我爸加班一直没回来。我妈急了,从卧室出来问:“你干啥?”“你别让我着急了。”催促姥姥睡觉,声音很大。

|孙一初

编辑 | 吴意

姥姥一般晚上8点左右睡觉,2022年中秋前那天,快9点了还没睡,隔一会她就到猫眼看一看,或者站在卧室门口,因为我爸加班一直没回来。我妈急了,从卧室出来问:“你干啥?”“你别让我着急了。”催促姥姥睡觉,声音很大。

姥姥回到卧室,坐在只开了盏小灯的卧室里等。我待在角落里陪她,拍下了看起来无奈的场景。我感觉她除了担心爸爸,也觉得这个女婿是一家之主,他还没回来她就不能睡着,得跟他说有点礼节性的(话才能睡)。

第二天早上,姥姥抽烟把烟灰掉到抽纸包装上,烧出一个窟窿。妈妈举着纸巾到姥姥面前,说她差一点失火,“净作事”。姥姥抬起头,“啥?”

理论上,那天是大舅来接的日子——我们三家一家一个月,但时间不会卡那么死。这种传统节日姥姥都是去大舅或者二舅家。妈妈中午包了饺子,姥姥饭后就坐在沙发上念叨:死孩子怎么还不来?

大舅73岁,退伍后去了我们县一家体制内单位,喜欢钓鱼,还要到乡下修缮老房子,二舅家要去另一个城市照顾孙辈,他们顾不上就会迟两三天。姥姥好像心里算得很清楚,有次冠心病还发作了——因为二舅没及时来接,她胡思乱想睡不好。

我妈是最小的女儿,上面有两个哥哥,三个姐姐。我出生那年,大姨患癌走了,三姨在2018年因肾癌去世。二姨和三姨都在济宁生活,当年姥爷是那边矿上员工,替别人值班时瓦斯爆炸,算是因公殉职,她们俩就被照顾,安排到当地上班了。

姥姥一个人在农村靠种地养活子女,直到我表哥出生,二舅把她接到县城一起住。拆迁前几年,二舅一家搬去楼房,姥姥已经有点半空巢的状态。2017年老房子要拆,几家商量了按月轮换的方案,外地的两个姨姨会在节假日回来探望,平时要转钱给我妈,我妈没要。

有回我妈和大舅妈包饺子,姥姥过来问还有多少包完,妈妈不想让她干活,说“你来做啥,有你啥事”。大舅妈也说“你把我指挥傻了”。姥姥慢慢走回沙发,没说话。“当家当惯了”,她们总结。之前去姥姥家聚会,都是姥姥主要做饭,我妈和舅妈们帮手。

姥姥的剪影。讲述者供图

我妈她们那些咆哮着急的话,实际上是一种关心。有回冬天去大舅家探望姥姥,我们一家三口回来路上聊起来老人的需求,爸爸说太理解姥姥了,闷得慌,也没有微信,“对她来讲钱已经没意义了”。妈妈听了,立马提议把姥姥早点接回来。

2018年姥姥九十大寿宴上,二舅说起姥姥学会坐电梯后,天天拿着马扎下楼,大家说姥姥生活充实了。二舅在事业单位当司机,房子是当时三家之中唯一有电梯的。姥姥在那儿常能跟其他老太太们坐在院子里聊天。

头一年住我家,有回姥姥对着对面的高楼跟我说,前些天电梯停电,有老太太下不去楼,在屋里死了。这个信息没法考证,可能是听来的,也可能是她内心的投射,我感觉到姥姥对于住在高楼的恐惧。之前在舅舅家,她因为不会按电梯按钮被困在里面一回。

拍摄中,姥姥会跟我念叨以前的生活,老说自己那时候多么好——小舅下班,她做好饭一起吃,然后出去转一转。她讲年轻时候一个人在家干活,驴跑了她去逮,弄回来又赶紧给孩子们做饭。接着就叹气,说这些孩子不听话了。

其实那个老房子没什么阳光,还要到院子对角线的位置上厕所,但她可能觉得在操持这个家庭,是主心骨,你们朝我汇聚而来,而不是现在这样,像一个家具在三家来回挪动。

在子女家住,姥姥总是很客气,吃完饭要把椅子推进去,桌子擦干净,还要洗碗。我们都说你就不要动了,但还是不听。我家约束最多,比如我妈会管她不能吃凉的,管她穿多少。姥姥觉得被管束的时候,会让妈妈给舅舅打电话来接她,要么就说真不如送养老院。

两个舅舅那里,可能会自由些,舅妈们作为儿媳妇更客气温和。听到姥姥咳嗽,舅舅劝说戒烟,她们会帮姥姥说话,“随着她,她愿意就行”。姥姥不睡觉,也会安抚,在舅舅和姥姥之间调和。

我爸也是。2018年夏天,姥姥吃西瓜被妈妈制止,因为前两天刚因为这样拉肚子,我妈一夜照顾,几乎没睡。爸爸站出来,“咱妈想获得吃西瓜的自由。”妈妈说,姥姥“现在就是两三岁的孩子了”。

姥姥去院里聊完天上楼,就有人透过开着的窗户通知妈妈,姥姥不乐意,不想被当成小孩对待。按错电梯纽,她也不愿意听二舅的纠正,“俺都是摁上,俺也没上去呢”。之前她自己住的时候,家里没有这么多冲突。

妈妈也委屈。每回姥姥一来,我妈就先要紧张起来,担心舅舅来接的时候,说你这家没照顾好,让人说三道四。对爸爸也产生埋怨,“跑道的,受累的,看着难受的,都是我,你这没血缘关系的就光看热闹”。

管姥姥抽烟、吃西瓜不听,再加上爸爸在旁帮话,我妈气得不行,说“为你好”“越不管的越成好的了”。有回姥姥跟三姨打电话,说我妈管得严,我妈听了觉得会让别人误解她。姥姥要给舅舅打电话催着来接,妈妈会制止,觉得那不相当于赶老人走。

“灰打不了墙,女儿养不了娘。”姥姥之前这么说,觉得女儿家就不是自己家,儿子养老,女儿做得再好没用。在舅舅家住的时候,好像不会想着打电话给我妈。这也是为什么后来不在我们家轮了的原因之一。

资料图。源自东方IC

2018年,轮流了一年,大舅提出让姥姥住回村里老房子,每家轮流过去照顾十天。他也问过周围送养老院的邻居和同事,觉得不可行,就把老房子修缮好了。但姥姥不愿意,说村子里她认识的人都死了,还讲了句“俺去(你家能)吃多少饭?”

有天晚上爸妈坐在沙发上聊天,本来是给我做思想工作,说这么大得找对象了,漂着不是个事儿,得回来。掰扯了差不多一个小时,忽然提到,其实亲情背后都是互相利益,还说妈妈也是以爱的名义斥责姥姥,实际上已经认为姥姥是一种负担。

我当时是认同的,我爸是一个旁观者,妈妈她是身在循环之中的,会觉得,要尽力的做好自己这一趴,不能让循环断掉。我爸提出一个问题,这个循环就对吗?这种方式就一定是最好的吗?

家里刚开始轮流时,我25岁,在一家央媒做摄像。我大学学的戏剧影视导演,天性没解放多少,反而更喜欢安静旁观,当时FIRST到学校做放映,渐渐喜欢上了纪录片。试过拍自己,感觉表现力有点差。就简单粗暴地想到,家人可以包容我,去把镜头对向他们吧。

拍摄比我想象中难,本来想做一个完全观察式的,但他们会无意中干涉。比如我在拍的时候,很想讨论姥姥居住的问题,舅舅谈着谈着就开始问我,在北京怎么样?能买房吗?对象找了吗?

一句话就把我闷死。感觉在长辈们看来,我拍摄是闹着玩。他们的孩子都在体制内当公务员,他们对我好像老是否定。这也让我想拍点东西出来,证明自己。

我心里想说,咱们是不是坐下来,大家一块看看给老太太一个明确的住处,但不太敢直接问。从小家庭聚会时,肯定是长辈发言,小辈应和,不能插嘴。后来我想即便问了,可能他们也会说,你看老太太现在不幸福吗?我每天给她吃给她喝。

反观我爸对爷爷,就是另一种方式。爷爷腿脚不好,觉得奶奶一个人照顾不了他,提出要去养老院,我爸二话不说赶紧联系。待一个月,爷爷觉得又没家里舒服了,或者说康复得挺好了,要回家。就这么三进三出。爸爸更尊重老人自己的想法。

资料图。源自东方IC

在拍摄过程中,我慢慢觉得我爸之前说的更有道理。今年有了实质性感受。过年时,外地亲戚来看爷爷奶奶,说中午一块到饭店吃饭。爷爷表达不想去,我当时就觉得,大过年的让老头一个人自己在家,我们都出去,好像把他冷落了。

爷爷说他有病难受,我就冲他喊,“我们大家都有病,你以为病都是在身体上吗?我脑子里还有病呢。”当时是失控的,就是照脑子中想的——按他原来爱凑热闹的性格,他应该去的。

后来爷爷还是去了。我在那一刻感觉到爷爷老了,看到了时间的残酷。可能就像我妈看姥姥,以前是那么雷厉风行的一个老太太,现在变得像一个婴儿。有时候姥姥看到我拍她,会感叹“老了,你别再拍了,浪费电”。

我想如果我要来养这么一个老人,接受她的生活习惯,沟通时候一句话要说两三遍,有时候半夜叫人会拿拐杖捅门,也会没耐心。何况舅舅和妈妈也是老人,难免力不从心。我妈信佛,每次跟姥姥吵完,她又看那些教人放轻松的短视频,开始觉得自己有点过了。

我中间把我拍的片子给妈妈看,她开始像照镜子一样,感受到原来自己是这么对待老人的,有回还给姥姥下跪奉茶道歉。

我以为轮流养老只是个短期过渡,结果一直持续到了现在。试了这么几年,妈妈总失眠睡不好,神经衰弱。我有跟我爸聊过,想要出钱给姥姥租个房子,他说我想简单了:你作为一个小辈,还是“外甥”和“弟弟”的角色,你舅舅和哥哥们怎么去看?

我之前觉得,这个大家庭永远是很多事情都可以谈,其他人一听到姥姥有六个子女,会说“有福”“子女多了就是好”。但拍摄的时候我觉得困惑,他们会说姥姥,而且没有人真的好好坐下来,商量一下姥姥的去向。大舅后来没再继续修老家房子,现在堆放杂物闲置,好像大家都有一个观点,但就在原地兜圈子。

我第一版片子出来,传到家庭群里,当时特别自信。大舅不置可否,后来说他看了两遍。在饭桌上,一个长辈比较严肃地跟我说:一不要拿家里这些丑事出名,二现在很多谣言,你这个播出去挺负能量的。然后,推荐我多听听郭德纲的相声。

后来线上放映的时候,有00后也跟我说,你怎么那么残忍,就看着家里这么吵架不去制止。我现在理解的孝顺和亲情更复杂,不是说谁对谁错,每个人角色不一样,没办法拿一个道德去框他。而镜头的记录,或许给了大家理解和沟通的可能。

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著作权归属极昼工作室,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形式使用,另有声明除外。

来源:热点翻滚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