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般阴谋论认为,玉帝通过佛教东传来制衡太上老君的道教势力。这种网上流传的阴谋论是否正确呢?咱们聊《西游记》的时候,得知道这本书其实是在暗讽明朝的官场呢,作者对佛家和道家的那些事儿可是门儿清。所以啊,要想真正看懂《西游记》,有三样东西你得弄明白:明朝的历史背景、
一般阴谋论认为,玉帝通过佛教东传来制衡太上老君的道教势力。这种网上流传的阴谋论是否正确呢?咱们聊《西游记》的时候,得知道这本书其实是在暗讽明朝的官场呢,作者对佛家和道家的那些事儿可是门儿清。所以啊,要想真正看懂《西游记》,有三样东西你得弄明白:明朝的历史背景、道教的那些小秘密,还有佛教的那些故事。
在《西游记》的世界里,无论是佛家还是道家,都得听天庭的指挥,玉帝是三界的头儿。别看太上老君、如来这样的大人物,玉帝得亲自出门迎接。但说到管理大权,还是玉帝说了算,连佛祖手下的菩萨们,也得乖乖听天庭的。不管是佛教还是道教,传播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服务天庭体系。看《西游记》的时候,很多人会把佛道两家对立起来,这个看法呢,对也不对。咱们先聊聊佛道两家在历史上的起源和教义。
佛教传入中原,差不多是西汉末年的事儿,道教则是东汉年间张道陵张天师创立的。(这里给大家分享个冷知识,先秦时期的道家和后来的道教其实不是一回事儿。)所以佛道两家在中原的起源时间差不多。一千多年里,佛道两家和平共处,各自发展,这在西方是难以想象的。你看那个耶路撒冷,因为宗教问题,几千年了,一直打得头破血流。为啥佛道两家能和平相处呢?
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两家教义有相通之处,这也是后来佛儒道三合一思想的基础。举个例子,佛教讲空和无我,认为世间一切都是缘起性空,没有永恒的自我。通过理解空性,人可以放下执着,获得解脱。而道教讲究无为而治,就是顺应自然,减少人为干预。这种无为的理念,其实也是让人放下物质和名利的执着,和佛教的空很像,都是让人放下,让人不争。如果你是古代的皇帝或者宰相,你会不支持这俩吗?
第二个原因是两家传播的对象不同。佛教不分阶层,谁都能信仰。佛教总说普渡众生,就是指所有人都能信仰。但道教呢,主要传播给精英群体,比如皇族、氏族和王公大臣。佛教通过公开讲经说法,传播得越广越好。而道教则是口传心授,传给自己的徒弟。很多道教的核心教义至今都是秘密,古代道家不需要那么多信徒,只要有精英信仰就够了。这和佛教正好相反,所以两者在传播上不但不冲突,反而互补。
老君童子
老君坐骑
明白了这两点,咱们再看《西游记》。天庭作为三界秩序的管理者,把佛教这种让人放下、让人不争的宗旨传到东土大唐,这对天庭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呢?答案显而易见。如果天庭支持西天取经是为了限制道教,那为啥取经路上那么多道教神仙都帮唐僧师徒呢?连太上老君的坐骑和弟子都亲自上阵了。这种阴谋论的解释,你觉得靠谱吗?
原著第八回,如来说,我看四大部洲,众生善恶不一。东胜神州的人敬天礼地,北俱芦洲的人虽然好,但杀生太多。西牛贺州的人不贪不杀,但南赡部洲的人贪淫乐祸,多杀多争,是个是非之地。我有三藏真经,可以劝人为善。佛祖的意思是,你们这些爱惹事的人,我得把经传过去,让你们学会与人为善。这种传播的核心思想,天庭肯定是支持的。而道教的宗旨是修炼自身,所以天上的神仙们忙于修炼,不会太在意佛教是否普渡众生。因为这些神仙精英们,只要修炼好自己,长生不老就够了。
有人会说,吴承恩写的时候可能没想这么多,你这是过度解读。其实不然,《西游记》是讽刺明朝社会现实的书,这个观点从古至今都是公认的。不管是民间还是学术界,都认可这个观点。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哈姆雷特,也有自己心中的唐僧、斗战胜佛,还有自己心中的《西游记》。
来源:岁月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