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模拟芯片行业市场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24 09:16 2

摘要:模拟芯片按功能和应用可分为通用型和专用型两大类。通用型芯片以电源管理和信号链为核心,覆盖电能管理与信号处理的基础需求;专用型芯片则针对特定领域(如通信、汽车、消费电子)定制,满足差异化场景的高性能要求。从市场结构看,专用型芯片占比61%,通用型占39%,前者单

中商情报网讯:国产模拟芯片行业迎来逆袭,关税反制政策削弱美系厂商竞争力,国产企业市场份额加速提升。

一、模拟芯片定义

模拟芯片按功能和应用可分为通用型和专用型两大类。通用型芯片以电源管理和信号链为核心,覆盖电能管理与信号处理的基础需求;专用型芯片则针对特定领域(如通信、汽车、消费电子)定制,满足差异化场景的高性能要求。从市场结构看,专用型芯片占比61%,通用型占39%,前者单价高但生命周期短,后者则更注重技术积累与稳定性。当前,随着汽车电子、5G通信等新兴领域的发展,专用型芯片需求增长显著,而通用型芯片仍为工业与消费电子的技术基石。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二、模拟芯片行业发展政策

模拟芯片是集成电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中国模拟芯片行业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支持。国家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如《贯彻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行动计划(2024—2025年)》《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2035年)》等,模拟芯片行业相关政策具体如下: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三、模拟芯片行业发展现状

1.全球市场规模

主要受益于新能源汽车、5G通信、物联网等新兴领域需求的强劲驱动,全球模拟芯片市场近年来呈现持续扩大的增长态势。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模拟芯片行业市场调研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模拟芯片市场规模约为845亿美元,同比增长12.19%,2024年约为948亿美元。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5年全球模拟芯片市场规模将超过1000亿美元。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中国市场规模

中国已跃升为全球最大的模拟芯片消费市场,增长动力主要来自政策扶持、国产替代加速及下游应用的爆发。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模拟芯片行业市场调研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模拟芯片市场规模约为3026亿元,同比增长9.05%,2024年约为3250亿元。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5年中国模拟芯片市场规模将增长至3431亿元。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3.投融资情况

尽管面临国际巨头价格战和技术壁垒压力,但国产厂商凭借定制化服务与生态协同,正从边缘替代向核心市场渗透,驱动投融资向具备垂直整合能力的头部企业集中。IT桔子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已披露投资事件共15起,已披露融资金额约15.2亿元。

数据来源:IT桔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4.应用领域分布情况

模拟芯片可广泛应用于消费类电子、通讯设备、工业控制、医疗仪器、汽车电子等领域,以及物联网、新能源、智能穿戴、人工智能、智能家居等新兴电子产品领域。从应用占比来看,模拟芯片在通信领域应用最广,占比36.2%。其次,模拟芯片在汽车电子、工业领域占比分别为24.3%、20.5%。在消费电子、计算机领域占比分别为10.5%、7.2%。

数据来源:IC Insights、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5.企业布局情况

当前行业呈现“政策驱动、技术突围、市场分化”三大特征。政策层面通过关税壁垒和反倾销调查削弱国际巨头价格优势,为本土企业腾出试错空间;技术层面,高精度ADC、车规级隔离芯片等高端产品突破国际垄断,填补关键空白;市场层面,新能源汽车、AI服务器等新兴场景需求激增,推动产品结构向高毛利领域升级。尽管短期内价格战压力犹存,但国产厂商凭借本土化服务、定制化开发及生态协同,正从“边缘替代”向“核心渗透”加速转型,未来竞争焦点将集中于全品类覆盖能力和高端工艺自主化进程。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四、模拟芯片行业重点企业

1.圣邦股份

圣邦股份是国内稀缺的全品类模拟芯片设计企业,覆盖电源管理和信号链两大核心领域,产品型号超5200款,年均新增料号超700款。其电源管理芯片聚焦电能转换与分配(如车载充电、LED驱动),信号链芯片则专注高精度ADC/DAC等信号处理技术。

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4.45亿元,同比增长29.98%;实现归母净利润2.85亿元,同比增长100.7%。2023年主营产品包括电源管理产品、信号链产品,营收分别占整体的66.75%、33.25%。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思瑞浦

思瑞浦以高性能信号链芯片起家,国内市占率领先,并逐步拓展至车规级电源管理芯片领域。其产品包括高速运算放大器、隔离接口芯片等,与中芯国际联合开发55nm BCD工艺实现高压芯片自主可控。在汽车电子领域,推出超200款车规级芯片,覆盖ADAS、智能座舱等场景,并通过Continental认证进入全球供应链。

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48亿元,同比增长4.31%;归母净利润亏损0.99亿元。2023年主营产品包括信号链类模拟芯片、电源类模拟芯片,营收分别占整体的79.43%、19.97%。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3.艾为电子

艾为电子深耕消费电子音频功放芯片,市占率达82%,并扩展至5G射频前端、AIoT及汽车电子领域。其数字智能K类功放芯片支持高保真音效,适配TWS耳机、智能音箱等设备;车规级芯片已进入比亚迪、吉利等供应链。艾为电子通过“硬件+算法”模式布局光学防抖(OIS)芯片和触觉反馈驱动芯片,并在工业自动化领域推出高精度运算放大器。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9.33亿元,同比增长15.88%;实现归母净利润2.55亿元,同比增长400%。2024年主营产品包括高性能数模混合芯片、电源管理芯片、信号链芯片,营收分别占整体的47.47%、35.71%、16.75%。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4.芯朋微

芯朋微聚焦电源管理芯片,核心产品为AC-DC转换器,在家电领域(如美的、格力)占据主导地位,并逐步扩展至工业控制与汽车电子。其高压电源芯片(如1200V SiC驱动芯片)适配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车规级产品通过AEC-Q100认证。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9.65亿元,同比增长23.72%;实现归母净利润1.11亿元,同比增长88.14%。2024年主营产品包括家用电器类芯片、标准电源类芯片、工控功率类芯片,营收分别占整体的64.39%、18.07%、17.14%。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5.希荻微

希荻微以电源管理芯片为核心,产品涵盖DC/DC转换器、快充芯片及车规级芯片,是中国首个获高通全球参考设计认证的企业。其DC/DC芯片应用于三星、小米等手机及奥迪、小鹏等汽车品牌。公司创新推出硅阳极锂电池专用DC/DC芯片,提升AI设备续航能力,并布局车规级高压电源芯片。

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45亿元,同比增长32.18%;归母净利润亏损1.95亿元。2023年主营产品包括电源管理芯片、端口保护及信号切换芯片、音圈马达驱动芯片,营收分别占整体的66.41%、27.10%、6.35%。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五、模拟芯片行业发展前景

1.国家级战略构建自主可控产业生态

中国模拟芯片行业受益于“新基建”“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等政策支持,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研发专项等组合拳,加速国产替代进程。例如,针对美国关税反制的“原产地认定”新规,显著削弱美系厂商价格竞争力,倒逼国内终端厂商转向本土供应链。政策还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如晶圆厂与设计企业深度绑定工艺研发,形成“设计-制造-封测”一体化创新闭环,并通过设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强化技术攻关。此类政策红利不仅降低了对外依存度,更通过构建“政策-资本-技术”三角支撑体系,为行业长期发展注入确定性。

2.高端化与智能化突破重塑产业竞争力

国内企业聚焦高精度ADC/DAC、射频前端等核心技术,通过“算法优化+架构创新”实现性能对标国际巨头。例如,车规级电源管理芯片采用BCD工艺实现进口替代,并导入新能源汽车供应链;AI驱动的EDA工具将设计周期缩短30%,推动数模混合芯片在边缘计算场景落地。同时,GaN、SiC等新材料应用提升芯片能效,3D堆叠封装技术则突破集成度瓶颈,支撑智能穿戴设备微型化需求。此类技术跃迁不仅打破海外垄断,更通过“高端替代+新兴场景”双轮驱动,加速从消费电子向汽车、工业等高附加值领域渗透。

3.新兴应用需求反哺技术创新闭环

新能源汽车、AIoT、工业自动化等场景成为技术迭代核心引擎。在汽车电子领域,单车超600颗模拟芯片支撑电池管理、电机控制等系统,倒逼企业开发高可靠性车规级产品;工业场景中,24位高精度ADC芯片实现精密仪器信号采集,推动国产PLC设备性能升级;AIoT设备则催生低功耗传感器接口芯片,结合边缘计算需求形成“感知-处理-传输”全链解决方案。这些场景不仅提供技术验证场域,更通过“需求定义芯片”模式,驱动企业从通用型向专用化、差异化路线转型,构建“应用-研发-量产”正向循环。

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模拟芯片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行业研究报告、行业白皮书、行业地位证明、可行性研究报告、产业规划、产业链招商图谱、产业招商指引、产业链招商考察&推介会、“十五五”规划等咨询服务。

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