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23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举办第30个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推出30本图书荐读书目,开展“一校一书”经典诵读、数字资源推广等。当天,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举办了“悦品·与书相约”读书分享会。
4月23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举办“悦品·与书相约”读书分享会。
红网时刻新闻4月24日讯(记者 蔡娟 通讯员 熊薇 师雨露)4月23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举办第30个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推出30本图书荐读书目,开展“一校一书”经典诵读、数字资源推广等。当天,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举办了“悦品·与书相约”读书分享会。
活动当天,在东方红校区润之学堂,该校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龙永干以“鲁迅的文学世界”为主题展开读书分享。同学们带着阅读收获和感悟,围坐在一起,与龙永干面对面畅谈。
龙永干(左一)与同学们面对面交流。
龙永干从“启蒙与启蒙的超越”切入,首先谈到鲁迅文学作品对民众的启蒙作用。鲁迅生活在一个社会变革的关键时期,封建礼教的束缚、民众的麻木不仁成为了社会进步的巨大阻碍。鲁迅以笔为武器,通过《狂人日记》《孔乙己》《药》等一系列经典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将封建传统观念对民众精神的戕害展现得淋漓尽致。而在对自我的认知方面,龙永干表示,鲁迅在作品中不断地进行自我剖析和反思。他不仅仅是在批判社会,更是在审视自己的灵魂。
学生分享路遥的《人生》读后感。
2023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陶利平在会上分享道:“听了龙教授的解读,我突然意识到,鲁迅批判的那种民众的麻木,在现代社会也有影子。比如在网络时代,有些热点事件发生后,很多人只是盲目跟风评论,没有自己深入的思考,这不也是一种精神上的‘麻木’吗?鲁迅作品里的启蒙意义,到现在都不过时,我们还是要时刻警醒自己。”
清华大学博士刘君君(前排中)解读《人生》。
在城南书院,清华大学博士刘君君从不同角度深入地解读了《人生》。她认为,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路遥的这部现实主义著作是对特定时代的生动记录,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它促使我们在时代的变革中始终清醒地思考,坚守初心,做出最好的人生选择。
学生们也满怀热忱,分享阅读路遥《人生》的感悟。2024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邱祎不禁感叹:“巧珍的善良坚韧让我深受触动,但她在爱情方面最初的选择让人怒其不争,高加林身上所表现的一定程度上的虚伪与巧珍的珍贵品质并不相配,但两个角色在书中的这段爱情经历使角色更加丰满,增强了《人生》的厚度”。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高度重视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与优良学风的培育,将其视为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目前,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已举办66期“悦品·与书相约”读书分享会,先后邀请王跃文、张战等文学领域专家、学者与同学们进行书籍推荐、共读与畅聊。这种常态化的阅读交流,不仅让书香弥漫校园,更为学风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成为学院人才培养的特色名片。
来源:红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