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广袤无垠的土地上,那郁郁葱葱的橡胶林里,有这样一群默默耕耘的割胶工人,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奏响属于他们的奋斗乐章。李辉,便是其中的一员。他的故事,充满坚守与努力,犹如激昂的进行曲,在这片绿色海洋中奏响,展现了一个农场子弟如何通过自身的不
“中国梦·劳动美”景洪市劳动者故事展播(二)
工运百年路
筑梦景洪人
劳动美的底色
从来不是宏大叙事
而是拧紧每一颗螺丝的专注
是重复万次仍如初见的赤诚
每一滴汗水都折射太阳的光芒
每一次坚持都在为时代注解
每一位逐梦路上的景洪人
都值得被看见
每一点微光
终将汇聚成星河
橡胶林里的坚守与传承
——景洪市东风农场有限责任公司 李辉
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广袤无垠的土地上,那郁郁葱葱的橡胶林里,有这样一群默默耕耘的割胶工人,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奏响属于他们的奋斗乐章。李辉,便是其中的一员。他的故事,充满坚守与努力,犹如激昂的进行曲,在这片绿色海洋中奏响,展现了一个农场子弟如何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成为“景洪工匠”的历程。
中等身材的李辉,皮肤略显黝黑,但他的眼神中却透露着坚毅与执着。1983年出生于景洪市东风农场的他,在牙牙学语之时便随父母在橡胶林中穿梭。
初中毕业后,李辉毅然投身于茫茫的胶林中。在老职工的悉心教导下,他踏上了扎实苦练割胶技术的征程。他立志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割胶工,为这片橡胶林贡献自己的力量。记得首次割胶的那个清晨,天空刚泛起鱼肚白,李辉戴上头灯,紧紧跟随农场职工踏入山林。他年轻的身影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为掌握精湛的割胶技术,白天,李辉与职工们一同在胶林中辛勤劳作;夜晚,当其他割胶工休息时,他便拿着笔记本向有经验、技术好的老职工们请教。从如何管理好橡胶树,到如何割好橡胶,再到胶刀的打磨技巧,他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老胶工传授的各种知识与经验。
割胶的技术要求极高,稍有差错就可能影响产量甚至损伤橡胶树。不同品系的橡胶树皮层结构各异,为更好地掌握割胶技术,他用不同品系的树桩苦练,手上磨出了厚厚的老茧。胶刀的锋利程度对割胶至关重要,使用一把磨得好的胶刀割胶,可提高5%-15%的产量。他在割胶之余不停地琢磨磨刀技巧,打磨一把好胶刀,双手磨出无数个水泡。经过不懈努力,他磨出的胶刀锋利好用,周边的人都慕名来请教他,他也经常帮其他割胶工磨刀。
和全国数万名割胶工一样,李辉日复一日地从事着割胶工作, 从不怕苦,也不怕累。有一次,李辉在割胶时,不慎割伤自己的手指,鲜血直流,钻心的疼痛。但他并未停下手中的工作,简单包扎后,继续坚持割胶。还有一次,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袭击了橡胶林,他精心管理的橡胶树受到严重损害。看着自己的心血被毁,李辉心痛不已。但他没有气馁,而是立刻投入到抗灾复产工作中。
在橡胶生产中,白粉病等病虫害是橡胶生产面临的重大挑战。每年开割前白粉病防治期间,他深入胶园观察,调查橡胶物候生产情况,及时掌握其生长动态,为防治白粉病提供了准确信息。在给橡胶树喷粉的时候,他带动其他割胶工走遍树位每个边角实施喷粉,全面防治橡胶树“两病”。2019年,橡胶树遭受了严重的白粉病侵袭,橡胶树落叶严重又逢干旱,胶乳产量骤减。李辉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查阅大量资料,请教专家,最终制定出一套科学的防治方案。他组织胶工们对橡胶树进行精心护理,及时喷洒农药,合理施肥。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白粉病等病虫害得到有效控制,取得了4、5级病株率为零的好成绩,橡胶树恢复了生机。
在面对困难与挫折时,李辉也曾感到沮丧与失落,但他对橡胶事业的热爱,让他始终保持坚定的信念,在生产中不断摸索与锻炼,终于掌握了丰富的橡胶理论知识和过硬的操作技术。功夫不负有心人,李辉的努力终于获得回报。他的割胶技术越来越精湛,每一刀都犹如艺术表演,稳、准、轻、快、匀;他的产量比其他职工高出许多。乳白色的乳胶沿着他“开垦的小路”流淌进胶碗,那是他辛勤付出的结晶。
李辉先后在云南省第十六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割胶工技能竞赛中荣获三等奖;在景洪市第一届割胶工职业技能竞赛中荣获“一等奖”;2024年8月,李辉荣获景洪市第二届“景洪工匠”称号。
对于农垦人而言,橡胶是饭碗。李辉每年都会帮辖区的分场和村寨复训老胶工并培训新胶工,十余年来,累计复训培训达1000余人次。在李辉的引领与感染下,其所在生产队的橡胶产量逐年攀升,胶工们的收入亦有了显著提升。
李辉的身影已成为这片绿色海洋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的先进事迹,将激励更多的人,为了所热爱的事业,奋力拼搏,勇往直前。
来源:云贵高原生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