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心脏超声:作为基础评估手段,用于观察心脏结构(如瓣膜功能、心室顺应性)和功能(如收缩力、舒张时间)。例如,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功能异常可能导致血流动力学紊乱,左室顺应性下降提示舒张功能障碍。
这张图表整合了心脏超声检查与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关键参数,系统性地展示了心脏功能评估及循环状态管理的核心要素。以下分三部分解析:
1.心脏超声:作为基础评估手段,用于观察心脏结构(如瓣膜功能、心室顺应性)和功能(如收缩力、舒张时间)。例如,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功能异常可能导致血流动力学紊乱,左室顺应性下降提示舒张功能障碍。
2.动态参数:脉压变异率(PPV)、每搏变异率(SVV)等反映循环系统对容量变化的敏感性,常用于评估液体反应性。这些指标在机械通气患者中尤为重要,指导补液决策。
3.静态参数:中心静脉压(CVP)和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分别反映右心和左心前负荷,结合校正的血流时间(血流速度相关参数),可综合判断容量状态。
心输出量(CO)由每搏输出量(SV)和心率决定,而SV受以下因素调节:
前负荷:通过补液试验观察SV变化,可评估前负荷是否不足。
收缩力:心肌收缩能力直接影响SV,超声可量化评估(如射血分数)。
后负荷:受血管阻力(血管半径、长度、血液粘滞度)和动脉收缩状态影响。血管半径变化(如血管扩张)对阻力影响最大(泊肃叶定律)。
1.血管与血液因素:血管半径、长度及血液粘滞度共同决定外周阻力,进而影响后负荷和器官灌注。
2.神经体液调节:压力反射通过调节心率和血管张力维持血压稳定;静脉回流受血容量和静脉张力影响,与心输出量形成动态平衡。
3.心脏结构功能:左室舒张时间短或顺应性降低(如心肌肥厚)可导致舒张功能障碍;肺循环阻力增加(如肺动脉高压)加重右心负荷。
此图以心脏超声为核心,结合动态/静态血流动力学参数,全面覆盖影响心输出量的前负荷、收缩力、后负荷三要素,同时纳入血管特性、血液流变学及神经调节机制。临床应用中,这些指标可指导液体管理、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及心脏功能优化,最终实现个体化循环支持。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来源:医脉通急诊重症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