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妆制造的未来之路——数字化、智能化与绿色化|全球观察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2 10:33 1

摘要:4月8日,工信部科技司发布《2025年工业和信息化标准工作要点》。通知明确,建立健全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云计算、智慧家庭、全固态电池、汽车碳足迹等标准体系,以高水平标准建设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探索推进“人工智能+标准化”,利用人工智能大模型赋能标准化建设,推

纵览全球ESG资讯,解码中国美妆可持续发展路径。


《中国化妆品》杂志 | 苏悦怡

国内ESG资讯

1.《2025年工业和信息化标准工作要点》印发


4月8日,工信部科技司发布《2025年工业和信息化标准工作要点》。通知明确,建立健全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云计算、智慧家庭、全固态电池、汽车碳足迹等标准体系,以高水平标准建设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探索推进“人工智能+标准化”,利用人工智能大模型赋能标准化建设,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标准预研、编制、宣贯和实施推广等全生命周期的应用,提高标准制定效率,推动标准落地实施。


围绕以标准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工作要点》提出加强碳管理标准建设;落实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全方位布局温室气体相关标准,涵盖基础通用、核算核查、技术装备、监测以及管理评价等关键方面;开展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的制修订,研制碳达峰碳中和计量技术规范;制定工业领域清洁低碳氢应用等标准;加强绿色制造标准建设;制修订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绿色供应链评价通则以及绿色设计技术规范等标准,分行业修订绿色工厂评价标准;加强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标准建设;加快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污染物防治等领域标准制定,推动重点用水行业用水定额、节水型企业(园区)等标准制修订,开展节水工艺、技术及装备标准研制,加快环保装备、重点产品有害物质管控等标准制定。


2. 十部门印发《2025年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工作要点》


4月25日消息,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2025年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工作要点》(以下简称《工作要点》)。


《工作要点》部署了 4 个方面 22 项重点任务:


一是推动数字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包括推动数据中心绿色化转型、推动基站绿色化运行、推进电子信息产品绿色制造和使用、引导数字科技领先企业零碳发展。


二是加快数字技术赋能绿色化转型。包括推动数字技术赋能电力、采矿、冶金、石化、交通物流、建筑、城市运行、现代农业8个领域绿色化转型以及推动数字技术赋能生态环境治理、打造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试点示范。


三是发挥绿色化转型对数字产业的带动作用。包括升级数字化绿色化基础设施、加快数字化绿色化融合创新、建设数字化绿色化产业体系、培养数字化绿色化复合人才。


四是加强统筹协调和整体推进。包括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法规政策、深化国际合作、加强宣传引导。


3.财政部联合生态环境部共同发布《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第1号——气候 (试行) 》


近日,继九部委联合发布《可持续披露准则——基本准则(试行)》后,财政部办公厅和生态环境部办公厅联合发布《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第1号——气候(试行)(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气候准则征求意见稿”),现对外发布征求意见,意见征询期将于2025年5月31日截止。


这是2024年11月20日,财政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基本准则(试行)》后,我国推出的首个单项议题准则,在气候相关风险和机遇信息的披露方面与ISSB发布的IFRS S2总体保持衔接。标志着我国在国家层面可持续披露准则体系建设上又迈出一大步。


此次发布的气候准则征求意见稿,共六章4条,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章总则,规定了准则制定的依据和目的,阐明了准则的披露目标,概括了相称性方法的适用内容,明确了气候相关信息的披露要素和框架等;第二章治理,规定了治理披露目标,对需要披露的治理机构或者个人信息、管理层信息、治理信息整合披露,以及第三方鉴证等作出规定;第三章战略,规定了战略的披露目标,明确了气候相关风险和机遇的信息及其如何影响企业的战略和决策、当期和预期财务影响、气候韧性等披露要求;第四章风险和机遇管理,规定了风险和机遇管理的披露目标,明确了如何披露气候相关风险和机遇的管理流程,以及对这些流程融入企业整体风险管理流程的程度和整合披露的规定;第五章指标和目标,共规定了气候相关行业通用指标、行业特定指标、气候相关目标,以及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依据等内容;第六章附则,规定了解释权由财政部会同相关部门负责解释。

国际ESG前沿


1.中国在伦敦证券交易所发行8.25亿美元绿色债券,支持气候目标


4月3日,中国财政部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举办人民币主权绿色债券发行仪式。这是中国首支发行的以人民币计价的绿色主权债券,也是中国在英发行的首笔绿色主权债券。本次发行有3年期和5年期两个品种,发行规模均为30亿元人民币,最终票息分别为1.88%和 1.93%,均低于香港二级市场同期限国债利率水平。此次主权债发行受到了境内外市场的广泛关注和投资者的踊跃认购,最终账簿规模达415.8亿元人民币,整体认购倍数6.9倍。


2.欧盟大幅简化企业可持续报告标准


近日,欧盟委员会要求欧洲财务报告咨询组(EFRAG)在2025年10月31日前完成《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指令》(CSRD)下的欧洲可持续发展报告标准(ESRS)修订,核心目标为减少企业披露负担并提升标准实用性。此次修订将重点削减强制性数据点数量(优先保留定量指标、剔除低效定性叙述),同时澄清现有条款模糊性、强化与全球标准(如ISSB、GRI)的互通性,并确保“重要性原则”的精准应用,避免企业冗余披露。

3.AI回收机器人公司Glacier获1600万美元融资


近日,AI回收机器人公司Glacier宣布完成16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16亿元)A轮融资,本轮由 Ecosystem Integrity Fund(EIF)领投,New Enterprise Associates、Amazon Climate Pledge Fund(亚马逊气候承诺基金)等既有投资方及6家新机构跟投。该公司开发的AI分拣机器人可识别30余种材料,处理速度达每分钟45件,较传统设备降低50%运营成本,且无需停产改造即可安装。此次融资将用于全美部署机器人设备、团队扩张及产品研发。

美丽ESG资讯

1、丸美生物2024年ESG报告:数智化转型构建绿色美妆新范式


近日,丸美生物发布《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ESG)报告》,连续第四年披露可持续发展实践。凭借在绿色智造与数字转型领域的突破性进展,丸美生物连续三年获得Wind ESG A评级,华证ESG评级提升至A,入选万得、中证等多个ESG指数。


环境治理方面,丸美构建"绿色技术+智慧管理"双引擎:通过基因工程、生物发酵等前沿技术,赋能丸美“中国芯”;绿色制造提升生产效能,单位产量电力消耗同比骤降45.7%,百万营收温室气体排放量下降5.02%;利用屋顶光伏年发电,减排二氧化碳347.40吨;通过包装精简、替换芯推广实现年节约12.5吨纸材及60万件正装包材,无害固废循环利用总量达608.48吨。此外,丸美生物数智化转型成果显著,企业打造覆盖研发、生产、检测的全链条智能体系:"丸小研"AI问答模型加速科研创新,MES系统实现制造精准管控,数智审计模型提升治理效能,以科技、创新、绿色持续打造丸美生物的可持续发展新图景。


2.珀莱雅2024年ESG报告:Wind ESG评级蝉联AA级


国内美妆行业领军企业珀莱雅近日发布《2024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系统披露其在环境、社会和治理(ESG)领域的实践成果。作为连续第五年发布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此次内容获得国际权威机构必维集团(Bureau Veritas)的独立验证,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及报告规范性均通过第三方核查,彰显企业ESG治理透明度和公信力。


据了解,珀莱雅连续两年在Wind ESG评级为AA级、个人用品Ⅲ综合得分行业排名第一,并获评Wind中国上市公司ESG最佳实践100强,持续领跑行业可持续发展。


报告显示,珀莱雅以"全生命周期减碳"为核心策略,将减排行动延伸至原料采购、生产、包装及物流全链条。截至2024年,单位产品碳排放(范围一、二)较2021基准年下降18.46%,可持续包装材料应用比例达33.88%,较基准年提升33.72个百分点,绿色转型成效显著。其湖州生产基地更获“国家级绿色工厂”认证,并通过RSPO可持续棕榈油供应链认证及ISO 50001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实现数字化、智能化与绿色化制造的深度融合。

CCR观点

ESG评级是衡量企业可持续发展实力、风险管控能力及长期投资价值的关键指标。随着全球监管日益严格,获得A级及以上评级,将成为企业“走出去”与获取资本支持的重要敲门砖。从珀莱雅、丸美生物等中国美妆头部企业的实践中可见,企业竞争力正由“商业价值”向“社会价值共生”升级。


在这一转型中,数字化、智能化与绿色化是必由之路:


政策与标准指引:主动对接国家和国际标准,参与编制与试点,抢占先机;


技术创新驱动:运用AI、MES、区块链等技术,实现全过程精细化管理与碳排放可视化;


全生命周期管理:从原料采购到包装物流,构建闭环循环体系,深挖减碳潜力;


透明披露与信任构建:强化第三方核查,定量化披露关键指标,增强投资者与消费者信心。


当ESG治理真正融入企业基因,可持续性将转化为差异化竞争优势。这不仅是美妆企业从“规模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路径,也将成为中国品牌在全球市场获得成功的关键跳板。

来源:中国化妆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