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内家太极拳功夫上身后,是指练至手上出功夫,称入得山门,太极手不如太极肘,不学中节艺不精,学会了肘法,叫进入院门,会用肩打肩靠,才叫进入房门,学会用胸打称登堂,会用胸、腹沾人、打人、发人,称为登堂入室,是你功夫练上身了。
内家太极拳功夫上身后,是指练至手上出功夫,称入得山门,太极手不如太极肘,不学中节艺不精,学会了肘法,叫进入院门,会用肩打肩靠,才叫进入房门,学会用胸打称登堂,会用胸、腹沾人、打人、发人,称为登堂入室,是你功夫练上身了。
在我年幼的时候,家住在长白山余脉,天柱山下,当地民风淳朴,很多人是闯关东的人的后代,习武成风,常有习武之人夜晚上山里练武,神龙见首不见尾,觉得有功夫的人都神神秘秘的,由于对功夫的好奇,夜深人静时,常背着大人,偷偷摸摸的上山,猫在丛林中偷偷学人家打拳。总想有机会拜师学艺,习练高深莫测的传统武术。心里老是想,会功夫的人真好,吃的好,穿的也好,还会飞,如能当上大侠,有着一身的好功夫,就不被恶人欺负,保护家人,保卫国家。替天行道,行侠仗义,除暴安良。年青时非常爱看金庸和古龙的武侠小说及改编的影视作品,看金庸笔下描写的功夫大侠,都有点象是成龙演的人物,双方交手开战,打斗得很热闹,就是难分胜负,婆婆妈妈、拖泥带水的,觉得这有可能是外家拳东西,一点都不狠,打心里不喜欢外家拳。而古龙的笔下,从来就不描写打多少回合,出什么招的那些费话,只要是高手,都是出手见红,一招毙命。觉得这才是大侠本色,内家拳就应该是这个样子,沾者即仆,厉害!所以,特崇拜内家功夫高手,心想,等自己长大后一定要成为一名内家拳功夫高手。
四方寻师,到哪才能找到会真正传统内家拳术的大师,寻觅中,苍天不负有心人。上世纪90年代,笔者有幸拜到沈阳武派太极拳大师刘常春先生的门下,成为武派太极拳门中的一名弟子。刘常春先生是沈阳武派太极拳宗师阎志高先生的得意弟子。上世纪50年代在小河沿拳场,刘常春先生一边学艺,一边替阎师爷管理财务。在学艺的十年里,刘常春先生尽得阎志高先生的真传,刀、枪、剑、棍,太极、形意、八卦样样精通。 笔者在跟恩师刘常春先生慢长的学艺生涯中,对内家拳的热爱达到了痴迷的程度,饭可以不吃,拳不能不打。跟随恩师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站桩从刚开始的几分钟,慢慢坚持到能站数小时。看电视时练站桩,有空闲时就练单抄手。有一次煮排骨,点着了火,排骨一时半会也不能熟,有时间,开练,先做了几个单抄手,静下来后开始站桩,那一次周身气感特强,感觉非常舒适甜蜜,不知不觉中入了定。邻居闻到糊味,看见窗户往外冒烟,以为失火了,大声呼叫,使劲敲门,才把我从仙境中喊了回来,一看一锅排骨全烧焦啦。对武派太极,从一无所知,到一知半解,至渐入佳境,此中甘苦只有自知,难以言表,世人只知,看人成功之美,不知人前显贵,就得背后受罪,想得到功夫,就得用时间加上汗水。太极拳先学着熟,在由着熟渐悟懂劲,懂劲后可越练越精。懂劲首先要懂得自己的劲,而后还要懂对方的劲,懂劲后方为入门。不懂劲,你就是把世上各个流派的太极拳,不管什么24式,48式,88式,108式,武当的,三峰的,陈、杨、武、孙、吴式的,赵堡的,松溪,李氏李端东的,王氏王其和的,和氏和兆元的,混元冯志强的,洪传洪均生的,三世七的,竞赛的,传统的等等太极拳,所有的套路你都学会了,在什么国际、地区、省市的武术套路表演赛、太极推手大赛上得过多少个金牌,没用,不懂劲你就是没入门。你多大个的大师,你多正宗的传承,不论你是师承,还是家传,或者友换。你爹、你师父、祖师多有名,多厉害,那是他们厉害,跟你一毛钱关系没有。你不懂劲,你就不懂太极拳,你就是会1万零8千式,你也沒有继承,更别提发展,你是一个太极门外汉,没进太极的门,门都没进,还谈什么蹬堂入室发扬光大。
很多练太极拳者,门还没入,就大言不惭的称自己为入门弟子或入室弟子。内家太极拳功夫上身后,是指练至手上出功夫,称入得山门,太极手不如太极肘,不学中节艺不精,学会了肘法,叫进入院门,会用肩打肩靠,才叫进入房门,学会用胸打称登堂,会用胸、腹沾人、打人、发人,称为登堂入室,是你功夫练上身了。不是你跑到太极拳老师家进屋里磕个头,你就登堂入室啦,啥也不懂,无知无畏。现在一些知名的大师们,不少空有虚名,门外汉还不在其少数,看其太极推手,大师们各种手段的太极表演,比电影中武打片的特技表演厉害,隔空打牛,凌空劲,把徒弟们发的像汽球、足球、排球,沾着倒,碰着飞,屁滚尿流,落花流水,更有甚者,不接触,不摩擦,碰都没碰着就像子弹,飞。细看这些知名大师们平时摸劲的视频,根本谈不上懂劲,得横得点全不要,硬接硬整,根本不松。出手抬足,不是使拌子,就是反关节,一上手不是摔跤就是擒拿,几乎全是小儿科的东西,哪有什么太极神拿的东西,太极讲无手,周身都是手,挨着何处何处走,万物点中求,周身无点不弹簧,看来都只是给徒儿们当评书说说而已。现在好多的太极推手研究会都用摔跤界前辈名家当什么太极推手总教头,美其名曰教太极推手摔跤法,说是古人提倡的,“太极加摔跤,神鬼摸不着”。
观现在的太极推手比赛,即无观赏性,又无趣味性,更无技术含量可言。难怪被取消了数年。现在又重现江湖,我看了几次比赛,双方参赛的运动员两臂膀抱在一起,摔跤不像摔跤,柔道不像柔道,支个黄瓜架子,像狗熊一样撕扯,什么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不需要,只要有把子力气,互把对方像狗熊搬缸一样,推出圈,拱出圈,搬出圈,或抱出圈都行。真叫推手,什么腰为主宰,全身的力气都叫到手上了,推手呀,那真是用手推啊!什么手捧八卦,脚踏五行,八门五步十三势,用不着,老子有力气,会推板车,举重物如霸王举鼎,学啥推手,太极推手比赛时,上体院找几个学摔跤或练举重的学生,临时培训培训,身大力不亏,三年拳不如当年跤,上场连摔代抓举的,什么牵动四两破千斤,省那劲干哈,力气不用花钱买,有的是,一力可以降十会,扔出圈外就算KO了,太极推手的大金牌轻而易举的到手。别在糟蹋珍宝国粹太极拳啦,祖师张三峰真人在天上看见这么玩,也会生气:不带这样玩的,你们这是干啥?太极者沾者即仆,这哪是太极呀,这是扯蛋、扯犊子吧,轻灵活泼学懂劲,延年益寿不老春,轻灵呢,灵劲呢,这也能灵劲上身吗?把式迈步如猫行,你们这是猫吗?是他姥姥的水牛。蚊蝇不能落,一羽不能加,一羽都不能加呀,大母鸡落上了都知不道,气抽吾也~~。 太极拳想学懂劲入门,也不是比登天还难,首先找个明师,我说的是明白太极拳的师父。而不是靠先人之名满世界捞钱出名的那些名师。跟明师才能明明白白的学太极拳。要先学理,懂拳理,理论加实践。入门三年桩,通过站太极桩把身体站松透了,松到脚下,在练走太极步,练习阴阳进退的水火步,知进退,懂引进。先贤大师们在所创的各流派太极拳势动作中,无论是起落开合,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皆是以内气的潜移默化,用神意气劲触动外形的筋骨皮肉,外动引内动,时而意动,在以内动推动外动,最后做到无内无外,内外一致,周身一家。用站太极桩和走太极步得到的松沉劲来盘拳,也叫盘架子。盘拳以练意找劲为主,也称摸劲。练时当有人,用时当无人。通过盘拳学会起承开合,随曲就伸,用意不用力。在用意不用力的原则上习练定步推手,推手时接皮不接骨,越轻灵越好,定步推手习练纯熟后,在定步推手时,如被对方劲力触动中即可听着劲习练进退活步推手,在运动中练就一身沾粘知觉功夫,劲断意不断,意断神还连,体验身悟,身知胜于心知,学会听劲,达到懂劲。推手是体验,也是检验我们盘拳时空不空。我的恩师,武派太极大师刘常春先生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什么是好拳?拳打不空就是好拳”。
来源:真知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