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2019年12月“诺曼底模式”峰会以来,俄罗斯总统普京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再未有过面对面接触。然而,随着俄乌冲突进入第四年,双方近期释放的和谈信号引发全球关注——普京提议于5月15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重启直接谈判,泽连斯基则表态“已准备好前往土耳其等候普京”
自2019年12月“诺曼底模式”峰会以来,俄罗斯总统普京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再未有过面对面接触。然而,随着俄乌冲突进入第四年,双方近期释放的和谈信号引发全球关注——普京提议于5月15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重启直接谈判,泽连斯基则表态“已准备好前往土耳其等候普京”。这场可能改变战争走向的会面能否成真?和平曙光是否终于降临?
图片来自网络
历史性提议:普京的“无条件谈判”与泽连斯基的“停火前提”
俄方立场:不设门槛,聚焦根源问题
5月11日,普京公开呼吁俄乌双方于15日在伊斯坦布尔“无条件重启谈判”,目标是“消除冲突根源”,建立“历史性和平”。他强调,谈判期间可讨论新停火协议,并点名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担任调解人。俄外交部进一步表示,西方国家需停止对乌军援,否则谈判难有进展。
乌方条件:30天停火是“敲门砖”
泽连斯基迅速回应称愿与普京直接对话,但坚持俄方须自5月12日起实施至少30天的“陆海空全面停火”,并强调停火需“持久可靠”才能为谈判铺路。这一立场得到美欧支持:法国总统马克龙称普京的提议仅是“第一步”,欧洲多国威胁若俄拒绝停火将实施“大规模制裁”。
四大障碍:会面能否成行的关键变量
1. 合法性争议与国内政治困局
普京多次质疑泽连斯基的总统任期合法性(2024年5月到期),称其无权签署任何协议。而乌克兰2022年通过的“禁止与普京谈判”法令仍有效,泽连斯基需通过法律程序废除该禁令,可能面临国内强硬派阻力。
2. 先停火还是先谈判?
双方在谈判前提上尖锐对立:乌方要求俄军先停火以展示诚意,俄方则希望直接讨论“非军事化”“北约东扩”等根本问题。中国社科院专家孙壮志指出,这一分歧导致“15日会谈可能性极低”。
3. 领土与安全保障的死结
俄方坚持要求乌克兰承认克里米亚及乌东四州归属俄罗斯,并承诺永不加入北约;乌方则要求恢复1991年边界,且需获得美国或北约的“书面安全保障”。英国广播公司分析称,这两大诉求“几乎无法调和”。
4. 外部势力的博弈与掣肘
- 美国角色:特朗普高调支持谈判,但被指更多是“政治姿态”,其推动的“30天停火”缺乏具体路径。
- 欧洲分歧:法国提议向乌派遣维和部队遭俄强烈反对,德国则转向“战略模糊”,减少公开军援细节。
- 土耳其斡旋:埃尔多安积极充当调解人,但2022年伊斯坦布尔谈判的失败阴影仍存。
专家预判:会面可能性不足三成?
尽管俄乌均展现谈判意愿,但多重障碍令会面前景黯淡:
- 美国外交政策研究所分析认为,泽连斯基宣称“等候普京”更多是向美示好,实际可能不会赴约。
- 俄政治学者马尔科夫指出,乌方提出的“22条停火清单”包含“美国不支持乌入北约”等条款,与俄核心诉求冲突,谈判难有突破。
- 军事现实影响:俄军当前控制乌东大部分地区,乌方难以接受“以土地换和平”;而西方持续军援又让乌保有“反击幻想”。
和平的呼唤与战争的惯性
普京与泽连斯基的潜在图片来自网络会面,既是俄乌冲突的转折点希望,也是国际地缘博弈的缩影。双方能否跨越信任赤字、外部干预与历史积怨,将决定这场持续三年的战争走向。若谈判再度破裂,冲突升级风险恐加剧——正如俄外交部警告:“西方若继续军援,战场将成为唯一谈判桌”。
来源:我眼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