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景名医对话】张德生:岁月不饶膝?膝关节骨关节炎的预防与治疗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6 10:42 3

摘要:前言:膝关节,作为人体的一大关节,默默承载着行走、奔跑、跳跃的每一步。但随着岁月的流逝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膝关节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骨关节炎这一常见且影响深远的疾病,正悄然影响着越来越多人的生活质量。面对膝关节骨关节炎,我们应该怎么办?

前言:膝关节,作为人体的一大关节,默默承载着行走、奔跑、跳跃的每一步。但随着岁月的流逝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膝关节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骨关节炎这一常见且影响深远的疾病,正悄然影响着越来越多人的生活质量。面对膝关节骨关节炎,我们应该怎么办?

对此,我们邀请到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伤科主任中医师张德生做客演播室,为大家讲解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相关知识。

本期要点:

问题一:膝关节作为人体最复杂且承受重量最大的关节之一,其精妙的结构与功能对于日常行走、跑跳等活动至关重要。那么,膝关节究竟由哪些部分组成?它们又是如何协同工作以支撑我们的行动的呢?

1.骨骼部分:股骨远端、胫骨近端、髌骨;

2. 稳定结构——韧带系统 :前交叉韧带(ACL); 后交叉韧带(PCL)。

侧副韧带:内侧副韧带(MCL);外侧副韧带(LCL);髌韧带。

半月板(内外侧);关节软骨;股四头肌;腘绳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 腓肠肌。滑膜与滑液;关节囊。 滑囊(如髌前滑囊)。

协同机制:膝关节通过骨骼匹配、韧带约束、半月板缓冲、肌肉驱动及滑液润滑的多级协作,实现了高效承重与灵活运动的平衡。其设计堪称生物力学的典范,但也需科学使用与保护。

问题二:了解膝关节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后,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常见的健康问题——骨关节炎。这一疾病如何悄然侵袭我们的膝关节?有哪些主要的风险因素?

膝关节骨关节炎(KOA)是一种以关节软骨退变、骨质增生和滑膜炎症为特征的退行性疾病,其发生机制与多种风险因素相互作用密切相关。首先 软骨退变与炎症风暴 :关节软骨因机械应力、年龄等因素逐渐磨损,表面粗糙甚至脱落,导致软骨下骨暴露。脱落的软骨碎片激活免疫反应,进一步侵蚀关节组织,形成恶性循环。 其次 骨质增生与骨赘形成 :软骨损伤后,机体通过骨赘(骨刺)增生代偿压力,但骨赘压迫周围组织反而加重疼痛和关节畸形。3. 滑膜与肌肉的继发改变 滑膜炎症导致关节积液和肿胀,而肌肉因疼痛萎缩进一步削弱关节稳定性,加速软骨磨损。

主要风险因素:1. 年龄:软骨修复能力随年龄下降,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达78.5%。 性别:女性患病风险是男性的2倍,可能与雌激素水平及关节结构差异有关。 遗传:基因缺陷导致软骨成分异常或代谢失衡,增加易感性。这些是不可改变的。

2.可改变因素 肥胖:体重每增加1kg,膝关节负荷增加3-6倍,加速软骨磨损。 关节损伤:骨折、韧带撕裂等创伤直接破坏软骨,或遗留关节不稳导致慢性磨损。 运动不当:长期爬山、跳跃或过度负重运动造成“蓄积性损伤”。 职业习惯:久蹲、跪姿等不良姿势增加关节压力。

3.环境与代谢因素 寒冷潮湿:虽不直接致病,但可加重炎症反应和疼痛。 营养不良:缺乏维生素D、钙或抗氧化剂,影响软骨修复。

问题三:面对骨关节炎的威胁,早期识别其症状并采取行动是减缓病情发展的关键。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膝关节骨关节炎(KOA)的早期症状常因隐匿性而被忽视,但若能及时识别并干预,可有效延缓病情进展。

早期症状 1、体位性疼痛:久坐、久蹲或晨起时,膝关节出现短暂的僵硬或钝痛,稍活动后缓解(称为“启动痛”)。 2、活动后疲劳性疼痛:步行、爬楼梯或运动后关节酸胀、隐痛,休息后明显缓解。 特点:疼痛程度与活动量正相关,但无夜间静息痛。 3. 偶发性摩擦感:屈伸膝关节时出现轻微“沙沙声”或“捻发音”,但无剧烈疼痛或卡顿感。 原因:软骨表面粗糙或滑液润滑不足,导致关节面摩擦增大。4、局部压痛与轻微肿胀:表现:按压髌骨边缘或关节间隙时有轻度压痛,活动后可能出现关节周围轻微肿胀(非红肿热痛)。

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早期症状常表现为“一过性疼痛”和“活动相关性不适”,容易被误认为疲劳。关注体位改变痛、活动后酸胀及细微功能变化,结合自我筛查测试,有助于早发现、早干预。即使症状轻微,也应避免长期服用止痛药掩盖病情,及时调整运动方式及体重管理是防控核心。

问题四:怀疑自己可能患有膝关节骨关节炎后,下一步便是通过科学的诊断来确认。那么,确诊膝关节骨关节炎需要经过哪些步骤和检查?

确诊膝关节骨关节炎(KOA)需要结合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及影像学证据,必要时需排除其他关节疾病。

1、临床症状:疼痛、畸形、活动受限。

2. 体格检查 视诊:关节肿胀、畸形(如膝内翻)、肌肉萎缩(股四头肌变薄)。触诊:关节间隙压痛(内侧间隙更常见) 髌骨研磨试验(推动髌骨时疼痛提示软骨磨损) 活动度测试:屈伸范围受限(正常屈膝120°-150°,伸膝0°),关节活动时摩擦感。

3、影像学检:A.X线平片典型表现:a关节间隙不对称狭窄(内侧>外侧)b骨赘形成(关节边缘“骨刺”)c软骨下骨硬化或囊性变

B. MRI适用情况:X线阴性但症状明显,或需评估半月板、韧带、滑膜等软组织。

确诊膝关节骨关节炎需通过“症状-体征-影像”三联验证,X线是核心检查手段,MRI用于复杂病例。早期患者X线可能无明显改变,需结合临床表现动态观察。若诊断存疑或伴随全身症状(如发热、皮疹),需积极排查风湿免疫性疾病或感染,避免误诊延误治疗。

问题五:确诊后,治疗方案的制定成为关键。对于多数患者而言,保守治疗是首选。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保守治疗方法有哪些?

特别推荐:中医适宜技术临床治疗,比如艾灸,针灸,中药外敷,中药汤剂口服等

物理治疗:热敷/冷敷、超声波、电刺激及定制康复训练(如股四头肌强化)。

药物: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止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氨基葡萄糖、关节腔注射(透明质酸/皮质类固醇)、PRP治疗等。

生活方式:减重、低冲击运动(游泳、骑自行车)、使用支具或矫形鞋垫。

问题六:当保守治疗无法有效控制病情时,手术可能成为必要选择。那么什么情况下需要考虑手术治疗?又有哪些手术方式可供选择?

何时手术:保守治疗无效、严重疼痛/畸形、日常活动受限

手术方式:1、关节镜清理:清除碎骨/软骨碎片(适用于早期)。

2、截骨术:矫正力线(如膝内翻)。

3、置换术:单髁置换或全膝关节置换(终末期)。

问题七:手术成功只是第一步,术后的康复同样重要。患者在术后需要注意哪些事项以促进恢复?

早期活动:术后24小时开始踝泵练习、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防血栓。

渐进负重:6周内拄拐,避免跪姿/深蹲。

康复训练:术后3天开始物理治疗(屈膝角度训练、步态调整)。

防感染:保持伤口干燥,2周拆线后洗澡。

问题八:除了治疗与康复,合理的饮食也对膝关节健康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在饮食方面,哪些食物或营养素对膝关节有益?又有哪些食物需要避免?

多补充:钙(牛奶)、维生素D(蛋黄)、抗氧化剂(蓝莓)。

需避免:高糖饮料(促炎)、酒精、加工肉(含亚硝酸盐)。

问题九:面对长期的疼痛和可能的功能受限,患者及家属应该如何调整心态,获取必要的心理支持和社会关怀?

患者:加入病友小组、正念冥想缓解焦虑。

家属:避免过度保护,鼓励适度自理,陪同复健。

专业帮助:疼痛持续时寻求心理咨询(如认知行为疗法)。

问题十:对于还未发病的人群来说,做好预防更为关键。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护膝关节,预防膝关节疾病?

1.控制体重:减轻关节负荷,BMI每降低5%,患病风险显著下降。

2. 科学运动:选择游泳、骑自行车等非负重运动,避免爬楼梯或深蹲。 3. 营养补充:摄入氨糖、胶原蛋白及抗炎食物(如深海鱼、西兰花)。 4.及时干预损伤:关节创伤后规范治疗,避免继发退变。

运动:强化大腿肌群(靠墙静蹲)、避免爬山。

姿势:搬物时蹲下取物,久坐每30分钟活动膝盖。

护具:运动时戴护膝(篮球/滑雪)。

监测:40岁后每年评估关节灵活性(如椅子起立测试)。

总结:从治疗到预防,核心是“减负+强肌+抗炎”,早干预可显著延缓病程,术后需坚持康复,日常注重关节保护与营养均衡。

本期嘉宾:

张德生

中共党员,医学硕士,主任医师(教授)职称,硕士研究生导师,第四期仲景国医传承人。

现任河南省骨伤诊疗技术质控中心委员;河南省脊柱脊髓损伤学会理事会理事;河南省中西医结合骨伤分会足踝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软组织疼痛专业委员会委员等。

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论著3部;曾获2项市级科技成果奖,参与2项省级科研课题,获3项中医骨伤专利。

擅长治疗:脊柱、关节病,筋骨疼痛病,骨质疏松症等疾病。

来源:健康大河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