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新冠病毒又开始活跃起来,不少朋友可能都感觉到了,身边咳嗽、打喷嚏的人似乎多了些,社交媒体上也时不时出现相关提示。据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最新数据,新冠已连续三周位居门诊流感样病例就诊首位,南方省份的感染人数高于北方省份。这一消息,无疑又给大家的生活增添了一丝
新冠又活跃了,我们该如何应对?
最近,新冠病毒又开始活跃起来,不少朋友可能都感觉到了,身边咳嗽、打喷嚏的人似乎多了些,社交媒体上也时不时出现相关提示。据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最新数据,新冠已连续三周位居门诊流感样病例就诊首位,南方省份的感染人数高于北方省份。这一消息,无疑又给大家的生活增添了一丝紧张感😟
从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数据来看,2025 年 4 月(第 14 周至 18 周,3 月 31 日 —5 月 4 日 )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监测情况显示,新冠病毒的门急诊流感样病例核酸检测阳性率从第 14 周的 7.5% 上升至第 18 周的 16.2%,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从第 14 周的 3.3% 上升至第 18 周的 6.3% 。从区域来看,到第 18 周,无论南北方,新冠病毒在门急诊流感样病例检出率中均排名第一。从年龄来看,到第 18 周,新冠病毒在 15 岁及以上的年龄段的阳性检出率为第一。在港澳地区同样出现了新冠病毒流行趋势。截止 4 月 19 日,香港特区政府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数据显示,新冠病毒检测阳性率从 4 周前的 1.71% 涨到 8.21% 。4 月 27 日至 5 月 3 日这一周,化验所新增新冠样本 972 个,比前一周多了 134 个。澳门卫生局也披露,流感样病人检出新冠病毒的阳性率在 2 月下旬开始上升,3 月中旬达高峰(第 12 周阳性率为 44.3%) ,期后逐渐下降,目前近三周呈现波动,第 17、18、19 周的阳性率分别为 12%、17%、11%,显示曾轻微回升 。
[此处插入一张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相关数据图表图片,直观展示新冠阳性率上升趋势]
北京朝阳区监测显示,NB.1 系列分支可能成为未来优势毒株,但住院人数预计不会超过 JN.1 流行时期,现有疫苗仍有效,且致病力未见增强。此次疫情反弹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群体免疫力下降,距离上一波疫情(2023 年底至 2024 年初)已逾一年,自然感染抗体基本消失;二是流感流行减弱,2025 年 2 月流感疫情为三年来最弱,呼吸道传染病交叉流行规律被打破,为新冠反弹创造机会 。
新冠病毒的再次活跃,给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都带来了一定影响。就个人生活而言,人们日常出行变得更加谨慎,在公共场所需要更加注意防护,避免感染。对于工作来说,一些企业可能会加强办公场所的防疫措施,部分员工如果感染可能需要请假隔离,这可能会对工作进度产生一定干扰。在学习方面,学校作为人员密集场所,防疫压力增大,一旦有学生或老师感染,可能会导致班级甚至学校采取停课等措施,影响正常教学秩序。5 月 15 日陈奕迅因确诊新冠宣布延期高雄演唱会,这一事件反映了当前疫情对大型活动的直接影响,也提醒公众需警惕聚集性传播风险 。
面对新冠病毒的再次活跃,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个人防护不能少
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前往人员密集的商场超市时,务必全程佩戴口罩;外出归来,第一时间洗手。
及时接种疫苗
尤其是老年人、基础病患者等高危人群,需及时接种加强针,以提升自身免疫力,降低感染后发展为重症的风险。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也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以增强自身抵抗力。
病毒学专家常荣山指出,5 月中旬为波峰,6 月中下旬阳性率或降至 5% 以下,不影响高考进行,此次流行规模较小,预计不会长期持续 。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张文宏教授强调,新冠的周期性波动已成常态,公众需理性看待,保持防护习惯即可 。
所以,大家既要重视新冠病毒带来的影响,做好防护措施,也无需过度恐慌,以科学理性的态度应对,确保生活、工作和学习的正常秩序进行💪
#新冠活跃 #疫情防控 #健康科普
来源:老徐聊跨境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