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常说:“四月二十八,天赦降福家。”可在田野旷野、村头巷尾,总能听见老人们轻声叮嘱:“这天不一般,天赦五不做。”生活平静如水,唯因这些古老的俗语、叮咛,让岁月多了些温度与敬畏。
落花如有意,流水也深情。四月末的春风里,大地褪去沉重,绿意翻涌,空气清冽而柔和。
人常说:“四月二十八,天赦降福家。”可在田野旷野、村头巷尾,总能听见老人们轻声叮嘱:“这天不一般,天赦五不做。”生活平静如水,唯因这些古老的俗语、叮咛,让岁月多了些温度与敬畏。
所谓“天赦”,于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天公开恩、宽宥人间过失的良辰吉日。
民间常信,天赦日里,阳气最盛,亦是天地间阴阳调和、气象更新的时刻。天赦日常被视为“解厄之日”,一些难以逆转的运势,或许会悄然转低为高。
可越是好日子,越需心怀敬畏。老人口口相传的“五不做”,其实藏着历代农人的智慧和对自然法则的敬重。
泥土之下,是祖辈留下的根,是无数生灵潜伏的家园。天赦日“不动土”,怕惊扰地下沉睡的安宁,也防止毁了大地的风水。
有人说,山河万里终归尘土,一锹一镐却能惊动千里。顺天意而为,是敬畏,也是乡人保护脚下这片土地的方式。
婚姻大事,原也该择吉日良辰。可天赦本是消灾解厄,不主红事,做喜庆之事被视为不敬。世间苦乐一线牵,老人们懂得——喜怒哀乐要分明,婚丧嫁娶需讲究。心中带一分敬畏,日子才可润泽悠长。
“良缘由夙缔,佳偶自天成”,却也要顺其自然,莫要急于求成。
天赦临门,是大赦之日。人与人之间,哪能没有恩怨债务?但这一天讲究放下争执、不追旧账。你计较一分,便添一层疙瘩;肯宽饶一次,反而海阔天空。
这一日,借别人钱的且缓缓,催别人还的等几天,“冤冤相报何时了”,何不趁着天赦,学会释怀。愿你我皆如是——有借有还,有舍有得,于宽容中得解脱。
村庄清晨,鸡鸣狗吠间,多有琐碎。天赦日里,老人总唠叨:这日要多忍耐,少与人争。
柴米油盐,都是过眼烟云,若能少点计较,便多份温存。有时候,退一步其实更近温情。不要因为一时口舌,让余生留遗憾。不发脾气,不把负面情绪传给家人,一家人的心就更暖和。
天地宽宥人间,众生皆可得安。老人们说,善恶终有报,天赦遇善则更福,遇恶则自损。鸡鸭牲畜于这天多不宰杀,连捕捉鱼虾都需避让。世事已多难,厚道为根本。
曾经看过一句老话,“积德行善,必有后福”,天赦日正是最好的践实行善的时光。
许多老人不识字,却自有他们的哲理——
五不做,未必全是条条框框,更是一种慈悲仁厚。你遵守了“天赦五不做”,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修炼心性,一如守护春天的播种,需要有敬畏、有耐心,也有柔软。
人生不过百年,每个节点都有它的讲究与仪式。慢慢你会明白,很多老习俗,不只是禁忌,更是提醒。提醒我们心存善念,淡化仇怨,珍惜眼前人,不造孽,不逞强,把每一天都当成“可宽恕自己、也愿意宽恕别人的新日子”。
四月二十八不一般,这一天,大地安然,人心清明。阳光透过树梢,照亮灰尘里的期待。你我若能时常记得老人们的叮咛,在纷杂的世界里守住一颗柔软的心,就算世事多变,也能于微光中找到自己的安稳与幸福。
春去夏来,岁月如歌。别忘了,节气轮回里的每一份叮咛,都藏着老一辈对家人、对子孙的关爱与默默守护。
愿你读懂“天赦五不做”,在每一个值得期待的日子里,守好自己的温柔和善良。
来源: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