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建琴】“三高”时代为什么还有“肌少症”?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24 08:49 2

摘要:担任中国营养学会常务理事、老年营养分会前任主任委员,国家卫健委营养标准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特医食品与保健食品评审专家,中国科协老年营养首席科学传播专家,上海市营养学会副理事长兼临床营养主任委员,上海市食疗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亚太临床营养学会理事。

作者:孙建琴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营养学科带头人,上海市老年营养健康质控中心主任。

担任中国营养学会常务理事、老年营养分会前任主任委员,国家卫健委营养标准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特医食品与保健食品评审专家,中国科协老年营养首席科学传播专家,上海市营养学会副理事长兼临床营养主任委员,上海市食疗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亚太临床营养学会理事。

擅长各种疾病的营养支持治疗、营养评估和健康管理,主持完成数十项科研项目,获省部级科科技成果奖4项,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主编营养学专著和营养科普书10多本。牵头组织制定多个膳食营养相关的国家卫生行业标准、肌肉衰减营养与运动干预中国专家共识,担任多本学术杂志编委。

健身角里的新鲜事

春节过后,“复工”成了关键词,小区里的健身角,每月一次的街道健康服务又拉开了帷幕。这次的健康服务,除了测量血压心率之外,居然还有肌少症的检测项目,又是量腿围,又是定点走路测速,还有坐在椅子上起落,好不热闹!阿婆阿公们一边排着队,一边议论开了:

(图片来自微信公众平台公共图片库)

※ “只知道三高症,怎么还有肌少症的毛病?”

※ “现在吃得那么好,怎么还有肌少症?”

※ “我们家老陈那么胖,肯定不会得肌少症!”

※ “肌少症听听名字就吓人,以后会不会心脏也跳不动了?”

肌少症丨静悄悄的健康杀手

这些年,关注饮食不当吃出“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症的人越来越多,“三高”症不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在中年人中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甚至在年轻人中也非罕见,谈及“三高”,人人自危。但在我们身边,还有 相当一部分老年人乃至中青年人因为饮食不当、运动少或疾病等,被一种看得见却又很容易忽视的疾病危及健康。它,就是今天的主角——肌少症。 肌少症与一般疾病不同,它既没有发烧、疼痛、出血等症状,也没有“三高”等明显的指标,可以说它是“静悄悄的杀手”。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治是关键。

肌少症丨古老又陌生的医学问题

早在 2000多年前,现代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就清楚描述过:人体肌肉被消耗成水,肩、颈、胸和大腿的肌肉逐渐萎缩消失……这种疾病是致命的。其实,描述中的这种疾病就是肌少症,在老年人中非常常见,以至于大家习以为常,把它当作是一种自然生理现象,长期忽视了其各种危害。直到1998年,美国塔夫斯(Tufts)大学罗森伯格(Rosenberg)教授首次提出“肌少症”概念,这一问题开始引起医学界的重视。2010年,欧洲科研人员提出了老年肌少症的定义以及诊断与鉴别的专家共识。我国文献译为“肌少症”“肌肉衰减综合征”“少肌症”“骨骼肌减少症”“肌肉流失”“老年性骨骼肌衰弱”“老年性肌肉萎缩”等,后以“肌少症”正名。

(图片来自微信公众平台公共图片库)

肌少症丨不仅仅是肌肉减少

肌少症最初特指随着年龄增加,在老年人中出现的以“肌肉数量减少(丧失)”为特征的肌肉退行性变化。之后,随着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这种增龄性肌肉改变不仅表现为肌肉数量减少,更表现为肌肉力量降低和身体功能减退。 作为一种老年性疾病,肌少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进展隐匿、渐行加重、不良影响广泛等特点。 鉴于其对健康的影响重大,肌少症已于2016年正式入编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疾病分类表。

快问快答:

什么是肌少症?

与年龄相关的、进行性和广泛性的肌肉数量减少、力量减弱、耐力及代谢能力降低及功能减退的一类疾病,可导致不良临床结局、生活质量降低和医疗花费增加。

参考文献:

1. 孙建琴. “肌”不可失[M].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2022.

《临床营养网》编辑部

本站动态栏:

来源:美于平凡现于细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