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急值警报!血小板仅15?最终结果却令人惊讶!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02 16:16 1

摘要:是临床血液检查中常见的异常指标,其背后的成因错综复杂,如同一张交织着生理与病理因素的网络。当血小板计数(PLT)跌破正常范围,可能意味着机体止血凝血功能的防线出现漏洞,然而,还可能是特殊干扰导致的“假性消失”。

血小板数量减少

是临床血液检查中常见的异常指标,其背后的成因错综复杂,如同一张交织着生理与病理因素的网络。当血小板计数(PLT)跌破正常范围,可能意味着机体止血凝血功能的防线出现漏洞,然而,还可能是特殊干扰导致的“假性消失”。

最近,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绍兴院区检验科,发生了一个真实案例,揭秘了血小板检测中的“真假陷阱”。

血小板危急值“迷雾”

60岁的沈女士(化名)发热4天伴乏力,体温最高39.4℃,两天前在当地医院检查发现血小板低,来浙大邵逸夫医院绍兴院区血液内科就诊。新冠阴性,无明显牙龈出血、鼻出血,无黑便。

绍兴院区检验科使用迈瑞6800plus仪器初步检测沈女士的血常规,结果显示血小板仅15×10⁹/L,仪器警报危急值(,有自发性出血风险)。

发现称为“生命警报”的危急值提示后,检验科即刻全面回顾检测过程,在第一时间进行多环节严谨复核,以确保危急值信息准确,守护患者生命防线:

换模式复测

血小板数量低触发复检规则,使用仪器的CDR解聚模式解聚血小板,结果依旧低迷,仪器提示“血小板聚集”,且血小板直方图异常:曲线峰值下降,尾部低平呈现锯齿状不规则。

图1:血小板直方图异常

推片镜检

制备血涂片进行瑞氏染色镜检,发现在片子边缘和尾部存在大量的血小板聚集。红细胞形态正常,未见贫血象,异常淋巴细胞15%。

图2:显微镜下可见大量血小板聚集

看来血小板并不是真的这么少!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

让它们玩起了“隐身”?

排查干扰

针对血小板“假性减少”的情况,检验科按照科内制定的标准化作业程序(SOP)启动排查,找出真正的干扰原因。检验科的每一次判断,都是科学与经验的博弈,更是对生命的负责。标本本身无凝块虽初步排除了物理性凝固因素,但血小板聚集可能由EDTA抗凝剂拮抗、冷凝集、脂血等多重因素叠加引发,通过温育复测、高速离心后对比检测排除冷凝集、脂血干扰后,检验科考虑是否为紫帽采血管内EDTA(乙二胺四乙酸)抗凝剂引起的拮抗?于是联系医生和沈女士至检验科用枸橼酸钠抗凝剂管采集血标本复查,排除抗凝剂原因引起的假性血小板减少。

真相大白

使用开放模式检测枸橼酸钠抗凝管采集的全血标本,血小板结果为123×10⁹/L,在参考区间内,血小板无聚集,直方图正常。可以确定,沈女士此次血小板降低是因为抗凝剂EDTA引发的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少症(EDTA-dependent pseudothrombocytopenia,EDTA-PTCP),是血小板的“假性消失”,而非原发血小板减少。

若检验科没有识别该现象,将“假低”的结果报告临床,则可能导会致临床误诊的发生,进而引发不必要的检查以及错误治疗干预(如激素用药或输注血小板等不恰当措施)。

图3:使用枸橼酸钠抗凝管复检结果

临床联系

检验科发现后,立即通知血液内科医生,结合患者肝酶较高的状况,医生建议其先到肝病感染科就诊;同时指出,若后续血三系持续下降,可联系血液科完善骨穿检查,以排查血液系统原发疾病。患者当日便转入肝病感染科,经检查初步考虑为病毒感染,肝病感染科进一步诊断后考虑为急性戊肝,随即予以保肝治疗,患者病情好转后顺利出院。

检验科普

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少症

在临床工作中,患者检测采用的紫帽采血管内添加的就是EDTA抗凝剂,EDTA可以与血液中的钙结合,防止血液凝固,在一定程度上保持血细胞的形态和功能,便于我们进行血液学的相关检查。而EDTA依赖的假性血小板减少症是由于EDTA抗凝全血后血小板聚集导致用血液分析仪检测血小板数量减少的现象。大量成堆的血小板聚集在一起,超过了血小板计数阈值设定的范围,也超过了红细胞、白细胞阈值设定的范围,因此它不被认作血小板,导致血小板结果“假低”。EDTA诱导血小板GPIIb/IIIa构象变化,暴露这些抗原表位,自身抗体IgM/IgG针对血小板表面的GPIIb/IIIa的抗原表位,导致血小板聚集。

温馨提示:在正常人群中,EDTA依赖的血小板聚集情况非常罕见,可谓百里挑一甚至是千里挑一(0.1%~2%)。这一现象与遗传因素存在关联,同时也可能受到药物的影响。因此,即便你出现了这种EDTA依赖的血小板聚集,也不代表身体处于疾病状态,它很可能只是一种过性的表现,过段时间便会自行恢复,不过也有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

图源:图虫创意

迷雾追“凶”,启航精准诊疗

目前,浙大邵逸夫医院检验科针对低血小板血样,借助仪器CDR先进行初步解聚,再对血涂片开展血小板人工镜检计数,以此排除血小板聚集带来的干扰。检验科精准识别血小板假性减少的“迷雾”,以及对异常结果主动复检并与临床沟通,可以避免患者被误诊,减少诸多不必要的检查,更重要的是能让患者及时获得适宜的治疗手段,从而缓解病情。

浙大邵逸夫医院检验科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检验科在谢鑫友教授和张钧教授的带领下,在临床检验、科研创新、人才培养及成果转化等方面均收获颇丰。科室不仅拥有浙江省医学精准检验与监测重点实验室,还建有临床检验装备智造、病原体精准检验创新器械两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多年来,科室始终坚守“信任我们,凭我们可靠的结果”的服务理念,全力为患者和临床诊疗提供高质量的检验服务。

作为医院多院区一体化、同质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绍兴院区检验科配备了一系列先进设备:包括全省首台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cobas pro e801、Waters ACQUITY UPLC I-Class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AI形态学分析系统,以及全市首台BD FACSLyric细胞流式仪等高精尖专业设备。依托这些设备,科室开展了药物浓度检测、血栓弹力图、FDP检测等特色检验项目,正朝着自动化、智能化和精准化的方向快速发展,为绍兴及周边地区的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为健康保驾护航。

图源:图虫创意

参考文献:

1.Yan L, Xu S, Yang X, Luo Z, Huang C. Decision-Making Error in Platelet Transfusion Caused by EDTA-Dependent Pseudothrombocytopenia: a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 Clinical laboratory. 2024;70(1).

2.Mao WY, Huo M, Ye SD, Gong WB. [Experimental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EDTA-dependent Pseudothrombocytopenia]. Zhongguo shi yan xue ye xue za zhi. 2014;22(5):1345-7.

浙大邵逸夫医院服务号全新升级▽

来源:健康管理中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