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再次成为关注对象!医生直言:吃苹果时,千万多留意这几点!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9-07 09:10 1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本文1616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王女士是一位小学老师,平时工作忙碌但注重健康。为了控制血糖,她每天坚持吃一个苹果,觉得这样既方便又有益健康。没想到,最近体检查出血糖偏高、胃也有些不适。

“不是一直说‘一天一苹果,医生远离我’吗?怎么反而出问题了?”

苹果,真的是“万能”的健康水果吗?其实,吃苹果确实对身体好,但并不是怎么吃都对。

苹果为什么被称为“天然药箱”?因为它营养丰富、热量不高,确实对多种慢性病有预防作用。

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明确指出:水果是维持营养平衡不可或缺的一类食物,推荐每天摄入200~350克新鲜水果,苹果就是其中非常推荐的一种。

苹果中富含以下几类健康因子:

膳食纤维:能帮助促进肠道蠕动、改善便秘;

果胶:一种天然可溶性纤维,有助于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多酚类物质:具有抗氧化抗炎作用,有研究提示其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钾离子:有助于调节血压,保护心血管健康。

一项发表于《英国医学杂志(BMJ)》的研究显示,每日食用新鲜苹果的人群,患冠心病、中风的风险均有下降趋势。

但问题在于——苹果虽好,吃法却讲究。吃错了,不仅不能养生,反而可能伤身。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营养科医师张萍指出,很多人吃苹果的方式存在误区,长期下来可能对胃肠、血糖、牙齿都产生影响。

1.空腹吃苹果——对胃刺激大

很多人喜欢早上空腹吃水果,但其实苹果的果酸和鞣酸含量不低,空腹状态下摄入,容易刺激胃酸分泌,尤其对有胃炎胃溃疡的人群,会加重不适感。

张医师建议:苹果最好在两餐之间或饭后1小时食用,避免对胃黏膜造成损伤。

2.带皮乱吃——农残、蜡层需警惕

“苹果皮营养更丰富”这句话并没有错,但前提是表皮清洗干净。市面上部分苹果为了保鲜,表面可能有一层食用蜡或残留农药。

食药监部门曾明确指出:果皮若未清洗干净,可能摄入过多农残或蜡质,对肝脏代谢造成压力。

正确做法是:用流动清水+软毛刷清洗,再用淡盐水浸泡5~10分钟,有条件的可使用专用果蔬清洗剂。

3.只吃苹果代餐减肥——容易营养失衡

“苹果减肥法”曾风靡一时,但长期单一摄入苹果,不仅导致蛋白质、脂肪摄入不足,还可能造成基础代谢率下降血糖波动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提醒:减肥需控制总热量并保证营养均衡,绝不能靠单一水果代餐。

建议:如果想用苹果控制体重,可选在下午3~4点作为加餐,既能补充能量,又减少晚餐过量摄入。

4.糖尿病患者吃苹果不控量——血糖可能失控

苹果属于中等升糖指数(GI)水果,每100克苹果约含有10克糖分。虽然苹果中的果糖升糖速度慢,但大量摄入仍可能导致血糖波动。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建议:糖尿病患者吃水果也要看时机、控总量。

建议控制在每日1个中等大小苹果(约150克)以内,并尽量安排在两餐之间食用,避免与主食叠加。

苹果虽普通,但吃得对,确实能带来不少好处。尤其在以下几类人群中,科学吃苹果,效果更显著:

便秘人群:苹果中含有丰富的非可溶性纤维,可增加粪便体积、促进排便;

高血脂人群:苹果果胶能与肠道中的胆汁酸结合,减少胆固醇吸收;

中老年人群:苹果中的槲皮素有助于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压力大、熬夜人群:苹果中天然苹果酸和多酚类化合物,可帮助抗氧化、缓解疲劳。

但再健康的水果,也不是“万能钥匙”。关键还是要吃得科学,吃得适量。

市面上关于苹果的说法五花八门,有些甚至完全没有科学依据:

误区一:苹果只能晚上吃,助眠

实际上,苹果并无特殊助眠成分,反而因利尿作用可能影响睡眠质量,建议白天吃更合适。

误区二:苹果越甜越好

含糖量高的苹果口感虽佳,但对血糖不友好,糖尿病或减肥人群应选择偏酸、糖分较低的品种。

误区三:削皮吃最安全

苹果皮中富含抗氧化物质膳食纤维,若清洗得当,保留果皮吃反而更营养

“每天一苹果,医生远离我”这句老话没错,但前提是——吃的方法科学、摄入量适中、个体体质适合。

吃苹果不是“养生捷径”,更不是“健康万能钥匙”,而是一种日常饮食中可持续坚持的健康习惯

别盲信偏方,也别因噱头走偏。真正的健康,从吃对一颗苹果开始。

参考文献: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国营养学会

《苹果多酚健康效应综述》,食品科学,2021年第42卷第20期

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科普专栏,2023年9月发布

来源:护士网健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