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河南项城的历史长河中,田氏家族以文武双全、世代显赫的传奇经历,被誉为“四大望族”之一。自明代从山东迁来,一纸功名改变命运,一门三将威震疆场,236名秀才耀目科场——六百年风雨传承,他们书写的不仅是一部家族史,更是一幅中原士族精神的长卷。今天,让我们揭开这段跨
在河南项城的历史长河中,田氏家族以文武双全、世代显赫的传奇经历,被誉为“四大望族”之一。自明代从山东迁来,一纸功名改变命运,一门三将威震疆场,236名秀才耀目科场——六百年风雨传承,他们书写的不仅是一部家族史,更是一幅中原士族精神的长卷。今天,让我们揭开这段跨越六百年的家族史诗!
【注:本文内容基于网络资料整理创作,相关史实考证请以官方正史、权威学术著作及考古研究成果为准。】
明宣德元年(1426 年),山东枣林庄的安田公带着渔舟迁居项城官会镇。初来乍到,安田公以渔为生,与朱、冯两姓同舟共济,关系融洽。当时,此地已有洪武年间护驾而来、军籍在陈州西文里的田姓,他们告知安田公,安姓是其母姓,实则姓田,宗派可考。就这样,安田公恢复田姓,在此落地生根 。谁也没想到,这个以农耕为生的家族,会在两百年后迎来命运转折 ——
关键人物:田辟(十世孙)
因堂兄被讹 3000 两银子,立下 "雪耻必为官" 的誓言闭关苦读三年,误把砚墨当蒜泥蘸馍吃崇祯七年(1634 年)考中进士,官至内阁中书,成为家族首位进士两百年后,十世孙田辟改写家族命运。据《田氏家谱》记载,当时田氏族人田应勋经商致富后,在县城租赁宅院时被大户讹诈三千两白银。目睹 "有财无官受人欺" 的屈辱,尚为县学生员的田辟拍案而起:"叔伯供我三餐,雪耻之事必不负族望!" 他搬至村东关帝庙,闭关苦读三年,甚至误将砚台墨汁当作蒜泥蘸馍,终在崇祯七年(1634 年)连中举人、进士,官至内阁中书舍人。当年讹诈的大户闻讯,不得不归还全部银两。
异闻传说:田辟骑驴戏奸相
传说田辟公三年苦读,高中皇榜后,所有考中的进士都要到相府拜师,以谢师恩。但田辟生来骨鲠,不愿拜倒在奸相严嵩脚下。于是便心生一计,骑驴过相府。大明皇帝曾下诏,凡路过严府的文武百官,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并在严府门前树立下马御碑。满朝文武谁也不敢怠慢。田辟却骑驴慢悠悠来到严府前。严府家丁怒喝:大胆芝麻官,敢不下马!正要行凶拿人,只见田嗣不紧不慢,驴上对曰:卑职骑的是驴,而不是马。何谓下马也!家丁无可奈何。虽然有皇上御赐的下马碑,可眼前小官骑的是驴,他骑驴过严府,没犯王法,怎能拿人。
236 名秀才、7 名贡生、3 名举人,构成中原罕见的科举矩阵十三世田方谷、田方茂兄弟同榜中举田氏迁项后,一直从事农耕。前八世中仅有六世田奉考中秀才,八世田文锦做了一名小吏员。由于二百余年的积累,家族经济条件有了很大改善,聘请塾师教育子孙成了共同的愿望。到了第9世有7人考取功名,其中田应璞考中拔贡生。还有6人考中秀才。到了第10世,便有田辟一鸣惊人,高中皇榜。另有9人考中秀才。田氏第11世有14人考中秀才。第12世有25人考中秀才。第13世有田方谷、田方茂兄弟同榜双举人,另有19人考中秀才。第14世田一夔考中拔贡生,有31人考中秀才。第15世田夏峰考中贡生,有25人考中秀才。第16世23人考中秀才,有6人任五品以生,14人考中秀才,九品以上者7人。其中田伯英任国民党中将师长、阜阳专员。第20世、 21 世有十多人考中秀才,后因取消科举而中止。
到了大清乾隆盛世,田氏家族又出了 兄弟同榜双举人的人文盛事。田氏第13世田 方谷、田方茂兄弟于乾隆12年(1747年)丁卯 科同榜双举人。这是项城科举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次。
《田氏家谱》记载:方谷字敬圃,号旦斋。性英敏刚,幼承庭训。长学于赵先生, 尽得其精。其接引来学,说书明透,文崇先辈, 一时成就者甚众。方谷考中举人,上任开封府阳武县训导后,为民伸张正义,直接上禀府官 置劣生毛氏霸占民田之罪,迫使毛生退还出地, 收敛劣迹。离任之时,全县百姓感德,拜送馈赠 礼品者数百人。并且有万人签名的衣服赠送给 方谷。方谷统统不受,并感谢父老说:我有两袖清风耳。归里后,以乐育理学而终。方茂,字北里, 号竹斋。与兄同榜举人。部选广东连山知县改授怀庆府河内县教谕。登科第者五六人,入库者(考中秀才)数十人。卒于官,弟子守丧尽 哀。灵车归里时,合学仪设祖祭,送至郊外,挥泪而别。
田作霖
田镇南
田老家寨墙(1912 年建):高近9米、厚砖聚砼,寨内外还环绕护城河、设有机枪炮楼,并配有铁门与汽车道—这是一座活生生的军防堡垒,亦是战乱年代族群自保的智慧体现 。在那乱世,他们以族为城,以墙为盾,用实物建构出“家族安全网”。谷河中学(1942 年创办):项城最早的中学之一,由田镇南倡议设立,身为校董还邀请石志仁担任校长,是学教与救亡精神的融合。他们推出“一口馍”活动:学生每天带馍,捐出一半支援灾民;学校还保持军姿常态训练,让学生“随时准备投笔从戎” 。这所学校不仅传授知识,也在培养“文武合一”的民族精神:用教育为抗战储备血与信仰。由于资料与篇幅所限,文中仅呈现部分项城田氏杰出人物,尚有众多优秀族人未能一一详述。所列人物不分主次、不论先后,皆为家族荣光的有力见证 。
田金海:市人大原副主任。田维志:项城市委原政法委书记、市人大副主任。田永堂:周口市民政局纪委书记。田成:周口市烟草局机关党委书记。田新:沈丘县人武部副部长。田贻廷:项城市委副秘书长。田洪德: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田学武:劳动局局长。田维良:广播局局长、农委副主任。田书岭:外贸局局长。田书明:财委主任。田良:政法委副书记。田孝友:交通局局长。田长海:计生委主任。田林:李寨镇党委书记。田孝顺:市人大文工委副主任。田桦:市文化局局长。田永峰:市纪委检查室主任。田领杰:市教育局副局长。田维玉:城郊乡党委副书记。田雨:付集镇党委副书记。田孝平:丁集镇人大主席。田洪志:市工商局副局长。田丰:档案局副局长。田咏力:电视台台长。田碧:市纪委检查员。田力:市检察院政治处主任。田雪梅:市劳动局副主任科员。田刚:财政局经济开发公司经理。田孝章:工商局副主任科员。田孝良:国税局办公室主任。田园:国税局目标办主任。田孝林:商业局纪检书记。田维东:商业局副主任科员。田孝明:人行副行长。田孝岭:工商银行副行长。田艳彬:高寺镇党委委员。田贻堂:新桥镇副镇长。田翠萍:城郊乡党委组织委员。田维康:王明口乡副乡长。田维恒:官会镇企业委副主任。田孝国:市总工会副主席。田景军:华宝钻机厂副厂长。田喜瑞:石油公司副经理。田维庭:棉纺厂副厂长。田锋:市中医院办公室主任。田维增:莲花宾馆经理。田维明:中学高级教师、周口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员、项城市政协文史委编委、顾问。如今项城以 "田" 命名的村庄有 19 个,田氏后裔超 3 万人。从田老家迁出的族人中,既有政府官员、企业精英,也有默默传承家风的普通人。正如那首民谚所说:"有银子有钱,不如姓田"—— 这不仅是对一个家族的仰望,更是中原文化中 "耕读传家、文武兼济" 的生动诠释。
目前以田姓冠村名的村庄:田小庄、田大庄、北田庄、河北田庄、丁集河北田庄、田土屯、田寨、东田庄、东南北田庄、南田庄、东南田庄、小田营、大田营、田下楼、田庙、后田庄、田周营、田楼、田桥;还有赵楼、草楼、杨楼、大高庄、小高庄、朱庄、丁集西街、张营、孟营、沈丘阮洼、椿树庄、小韩庄、任庄、北文庄13个田姓占多数的村庄。这方圆几十里的田姓都是从田老家迁出的。
正如一首流传的民谚所说:“有银子有钱,不如姓田。”这不仅是一句夸赞,更是对耕读文化最质朴的敬仰。你还知道哪些名门望族的故事?评论区聊聊吧!
来源:历史那些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