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小真 | 毫无科学依据!某些“老种子保卫战”该停手了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11 12:32 2

摘要:近日,一位自称致力于“老品种保卫战”的博主在网络上引发广泛争议。该博主声称要“回到30年前”,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农业模式,拒绝化肥、农药和除草剂,打造一个“全中国唯一一个全是老品种的大基地”。

近日,一位自称致力于“老品种保卫战”的博主在网络上引发广泛争议。该博主声称要“回到30年前”,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农业模式,拒绝化肥、农药和除草剂,打造一个“全中国唯一一个全是老品种的大基地”。
然而,这位博主的“农业理想国”并非建立在科学之上,而是一场充满反智色彩、以动物为道具、以谣言为剧本的荒诞表演。

在被多位农业科普博主指出其内容存在严重科学错误后,这位博主竟提出要用小白鼠做“转基因对比实验”,声称:“袁爷爷告诉你们多做实验啊……我这就买几只小白鼠来做实验。”

他设计了一个极其荒谬的实验方案:三组小白鼠,一组是吃转基因作物,一组不吃转基因作物,一组吃一半转基因一半非转基因,观察其繁殖情况。

实验设计极其不严谨——

小鼠饲养在露天荒地,无遮无盖,垫料、饮用水不明,与排泄物共存;

食物仅为干玉米,营养单一,违背实验动物饲养国家标准;

实验样本量极小,无法得出任何有效结论;

更令人震惊的是,在实验被网友举报“涉嫌违规”后,他竟将小白鼠“放生”至野外,称:“实验不做了,放回大自然。”又未卜先知地说道:“其实这实验做不做,结果咱们可能都知道,早晚有一天我们会明白的。”

这不仅是对科学伦理的践踏,更可能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物种入侵与基因污染的风险——

实验鼠常带有特定基因缺陷(如易患癌、高血压等),若与野外种群杂交,可能导致基因污染或种群退化;

实验鼠繁殖能力强但野外生存能力差,放生后多数会痛苦死亡,少数可能形成入侵种群,破坏当地生态平衡。

以中国为例,农业农村部发布的《转基因植物安全评价指南》明确指出,转基因作物需通过分子特征、遗传稳定性、食用安全、动物实验等多项评估。

以一份117页的转基因玉米安全评价申报书为例,其中已包含动物喂养实验,结论为“未发现任何与转基因玉米相关的异常现象”。

类似博主这样“手搓实验”传播农业谣言的行为并非个例。

近年来,网络上屡屡出现所谓“火烧法鉴别转基因”“紫光灯检测农药”等伪科学内容,均被权威机构一再辟谣。

例如:

“转基因玉米致癌”谣言:多次被中外权威机构驳斥,但仍被反复炒作;

“农药残留可通过浸泡盐水去除”:实际上反而可能促进农药渗透;

“有机农业完全不用农药”:事实上有机农业也使用生物农药,并非“零化学”;

“老品种一定比新品种好”:忽视了品种改良在抗病、高产、耐逆等方面的重要价值。

火烧法、紫光灯法、显微镜法、数鼠法……这些看似“接地气”的实验,实则毫无科学依据,只是用伪科学为谣言镀金。

博主及其支持者常引用2012年法国学者塞拉利尼的“转基因致癌”实验作为“证据”。

然而,该研究因样本量不足、实验设计缺陷、统计方法错误等问题,早已被发表期刊正式撤稿。更关键的是,其所用SD大鼠品系本身在老年阶段就极易自发肿瘤,实验结果根本无法支持其结论。

科学共同体的共识是明确的:经过严格评估的转基因作物,其安全性与非转基因品种并无差异。

那些打着“质疑”旗号的伪实验,不过是利用公众对科学的陌生感,制造恐慌、收割流量。

我们并不反对保护地方品种、传承农业文化。事实上,中国农业科技界早已启动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保护工程,建立了国家作物种质库,保存了超过50万份种质资源。

真正的“老种子保护”,是科学采集、系统保存、合理利用,而不是盲目排斥现代农业技术。老种子保护的第一步是尽可能全面、科学地收集那些可能散落在民间的古老地方品种,并采用先进技术妥善保存。

系统收集与鉴定:专业人员会进行广泛的调查和收集。例如,河北邯郸涉县旱作梯田保护协会的志愿者团队,就调查收集了王金庄种植的老品种,共查找农业物种26科57属77种,包括171个传统农家种植品种。收集后还需科学鉴定,比如涉县项目会“邀请专家教授进行种质鉴定”。

国家种质库:对于更大范围的保存,国家重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库采用了更为先进的技术,如零下196摄氏度液氮超低温保存、极低含水量下的种子干燥贮藏、植株根茎芽组织细胞系离体诱导培养等。通常,每一种物种种子入库,一般要采集至少2500粒健康饱满的种子,这是经过科学计算和实践得出的、能有效恢复种群的最优数量。

真正的绿色农业,是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减少化学投入、提升资源效率、保护生态环境。

它需要的是科学、政策与农民的共同努力,而不是靠一个博主在荒地上“数老鼠”就能实现的乌托邦。

这位博主口口声声“自然农业”“绿色农业”,却将实验动物视为道具,随意虐待、放生,完全无视动物福利与生态后果。

他声称“改变不了大环境,就要改变小环境”,却用谣言、伪科学和生态破坏来包装自己的“理想”。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以“保护老种子”之名,行反科学、反伦理之实,不仅误导公众,更可能伤害生态、扰乱市场、破坏农业形象。

我们尊重每一个热爱土地、关心农业的人。

但热爱不等于可以无视科学,理想不等于可以践踏伦理。

农业不是童话,更不是剧本。它是亿万农民赖以生存的产业,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

如果真的想为农业做点什么,请先放下手机,走进书店,买一套《高中生物》《农业概论》《作物育种学》。哪怕只读懂一章,也比在荒地上“数老鼠”更有价值。

农业的未来,不在反智的怀旧里,而在科学的光照下!“秦小真”专栏

目前已推出积分抽奖活动

学习频道-积分商城-积分抽奖

5积分即可抽奖一次

每日3次抽奖机会

每日首次登录个人中心得1分阅读“最新推荐”一篇文章

9月17日晚上24:00
点亮“”和“

来源:三秦青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