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能脖子上长了点小疙瘩,就随手摸一摸,然后觉得八成是脂肪粒,或者说是皮肤老化、油脂分泌多、年纪上去了新陈代谢也不行了,就这样自我安慰过去了。
到了五十岁,很多女性对自己身体的小变化已经不会太在意了。
可能脖子上长了点小疙瘩,就随手摸一摸,然后觉得八成是脂肪粒,或者说是皮肤老化、油脂分泌多、年纪上去了新陈代谢也不行了,就这样自我安慰过去了。
但问题是,现在一些疾病的表现越来越“不典型”,很多人根本意识不到它已经和想象中的那种“小毛病”不是一回事。
尤其是像HPV感染这种事,如果只看到表面现象而不重视底层问题,真的很容易错过最佳的干预时机。
要知道,HPV这个词虽然看起来挺专业,但其实已经离普通人越来越近了。不光是年轻人,现在连不少中老年人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感染了。
尤其是女性,在50岁以后,身体的免疫力开始下降,激素水平也会有明显波动,这时候如果之前感染过HPV但没能清除干净,就有可能在这个阶段重新“冒出来”。
而且感染HPV之后未必第一时间就出问题,有时候是几年甚至十几年之后才开始表现出症状,这才是最麻烦的地方。
脖子上的小疙瘩很多人确实会觉得是脂肪粒,但从医学角度来说,如果这些小疙瘩颜色偏深、形状不规则、摸起来有点硬、长得也比较密集,那就不是普通的皮肤问题了。
特别是当这些小疙瘩长在脖子、腋下、胸前、后背这些地方时,尤其要警惕。
因为这类位置的皮肤属于高摩擦区域,如果本身免疫力低,再加上反复摩擦、潮湿,就很容易被HPV趁虚而入。
而且不是所有HPV感染都会有很明显的不适感,有的人身上长了半年都没察觉,也没任何疼痛或者瘙痒的感觉,就这样拖着,直到某天去做体检,医生一看才发现是病毒感染。
这个过程当中其实病毒早就在体内复制扩散了,如果不去处理,就有可能在其他地方引发更严重的问题。
要知道,HPV有100多种类型,其中高危型和低危型的差别特别大。低危型可能只是引起皮肤上的赘生物,也就是常说的尖锐湿疣,而高危型则可能和宫颈癌、肛门癌、喉癌、口腔癌等挂钩。
不少人会以为只有在生殖部位才会感染HPV,但实际上口腔、喉咙、眼睑、指甲周围、甚至脚底板,都可能被HPV入侵。
有研究统计显示,口腔HPV感染的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逐年上升,尤其是50岁以上人群更容易被忽略。
而在国内,很多人压根没把这种病毒当回事,觉得反正也不会立刻出毛病,也就没太放在心上。
殊不知,HPV感染后的潜伏期非常长,有的人直到多年后查出宫颈癌前病变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更现实的一点是,很多中年女性其实并不了解HPV疫苗,也没有主动去做过相关的病毒筛查。特别是在城市医疗资源稍差的地方,一些人连“HPV”三个字母都没听说过。
这种情况下,一旦感染,发现又晚,干预也不够,后续的治疗往往就会更难。再加上年纪越大,身体的代谢和免疫功能本来就不如年轻人,病毒清除率也随之下降。
据《柳叶刀》上的一项研究指出,35岁之后,女性自然清除HPV的能力会逐年降低,特别是在45岁以后,几乎50%以上的高危型HPV感染都会持续存在一年以上。
在笔者看来,很多人其实都低估了HPV感染的广泛性和隐匿性。
不只是性传播,它也可以通过皮肤接触传播,例如使用公共洗浴用品、毛巾、马桶圈,甚至是在美容院做皮肤护理时,如果器具消毒不规范,都可能成为病毒的传染源。
这就意味着,哪怕一个人生活很规律、没有高风险行为,也不能完全排除感染HPV的可能性。特别是中老年群体,不能抱有“这病是年轻人的事”的想法。
而且值得特别提到的是,有些人以为HPV感染之后只影响宫颈,其实不然。HPV病毒一旦进入体内,它可以通过淋巴或者血液系统传播到身体其他部位,进而引起多部位的感染。
如果不及时干预,病毒持续感染甚至可能诱发细胞变异。尤其是在免疫系统功能下降的情况下,比如有糖尿病、风湿病、或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HPV病毒可能更容易扩散,并且更难清除。
这种情况下,脖子上那些小小的“脂肪粒”就可能是最早出现的警告信号。
所以说,对身体上的异常变化不能掉以轻心,特别是那些在平时不会太注意的部位,比如颈部、耳后、腋下、肘窝、腹股沟这些区域。
很多人洗澡或者照镜子的时候根本不会专门去检查这些地方,这就导致问题出现得早,但发现得晚。
再加上HPV感染之后并不总是会出现肉眼可见的症状,有些人即便身上没长东西,体内也已经是阳性状态了。
还有一点要提醒的是,很多人听说了HPV感染会自己好转,就觉得“等等看”也无妨,但其实这也得分情况。
年轻人清除病毒的能力相对强,的确可能靠自身免疫力恢复,但对于50岁以上的人来说,这种“自愈”并不是常态。
相反,如果没有定期检测、跟踪病毒类型和数量,任由病毒在体内持续存在,反而可能一步步发展为癌前病变,甚至癌症。而一旦发展到这个阶段,不管是治疗难度还是心理压力,都会比早期发现时高出很多倍。
因此,建议中年人,特别是女性,哪怕没有症状,也要定期进行HPV检测。
现在很多体检机构都能提供HPV病毒分型检测,可以查出是否感染了高危型病毒,是否有持续感染的迹象。
有条件的还可以结合宫颈TCT检查、阴道镜检查等多项筛查手段,做到多层把控。同时,如果家里有条件的,也可以考虑尽早接种HPV疫苗。
虽然疫苗在年轻时接种效果最好,但即使到了40岁以上,只要没有感染,或者感染了非覆盖型病毒,接种也是有保护作用的。
总的来说,脖子上出现小疙瘩这类看起来不起眼的小变化,其实有时候就是健康问题的一种外在体现。
特别是在年龄增长、身体免疫力开始减弱的阶段,很多潜在的健康问题都可能通过这些微妙的迹象表现出来。
如果能早点察觉、早点筛查,就可以避免未来更严重的疾病发生。
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个人卫生,尽量避免共用毛巾、刮胡刀、浴巾等私人物品,同时保持皮肤清洁干爽,不给病毒传播留下可乘之机。
最后,希望每个人都不要把健康问题想得太简单,也别总想着“再等等看”。很多疾病早发现、早干预真的就是关键。
不要轻视那些看起来没什么大碍的小细节,有时候一颗小疙瘩背后,藏着的是一个巨大的健康隐患。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1]王丽萍,张月,孙滨州,等.120例女性宫颈病变患者HPV感染的基因型分布和病理特征分析[J].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2024,9(04):23-28.
来源:老王健康T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