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不少村里都在传换届的事儿,其中最让人纠结的就是:“村支书是不是到60岁就没资格参选了?”眼瞅着村“两委”换届时间越来越近,支持设60岁年龄上限和反对的两拨人各说各的理,不光想继续干的老支书犯愁,村民也跟着迷糊。今天咱就结合2024年最新的换届政策、各地官方
最近不少村里都在传换届的事儿,其中最让人纠结的就是:“村支书是不是到60岁就没资格参选了?”眼瞅着村“两委”换届时间越来越近,支持设60岁年龄上限和反对的两拨人各说各的理,不光想继续干的老支书犯愁,村民也跟着迷糊。今天咱就结合2024年最新的换届政策、各地官方数据,用大白话把这事讲透,不管是关心村里治理的,还是有参选想法的,看完都能心里有谱。
首先得把最关键的政策底细说清楚:国家层面从来没给村支书设过统一的60岁年龄上限。翻遍《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里面只明确了村干部参选的年龄下限——年满18周岁、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就行,压根没提“到60岁就不能干”。真正有年龄说法的,是各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定的“引导性政策”,不是全国一刀切的硬规定。
从2024年各地公布的村“两委”换届政策来看,目前有三种常见的年龄要求。第一种是“新任有上限,连任可放宽”,这也是全国占比最高的模式,像河南、山东、河北等农业大省都这么定,明确“新任村支书年龄不超过60周岁,连续任职满两届且表现优秀的,可放宽到63周岁”。第二种是“分区域定标准”,比如浙江、江苏这些经济发达地区,对城郊村、集体经济强村的要求严一点,新任不超55岁;偏远农村、山区村则放宽到60岁。第三种是“完全看能力,不卡年龄”,比如云南、贵州的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只要村民同意、能力够,就算过了60岁也能参选,没有硬门槛。
为啥会有“60岁上限”的说法?其实跟这些年“村干部年轻化”的导向有关。根据民政部2024年发布的《全国农村基层治理发展报告》,2021年全国村支书平均年龄是52.3岁,2024年已经降到49.8岁,35岁以下的年轻村干部占比从12%提升到21%。各地设年龄上限,主要是想给年轻人腾位置,让懂技术、会经营的年轻人进来,带动村里发展。但反过来,反对设上限的人也有理由——很多老支书在村里干了十几年,熟悉人情世故,处理矛盾有经验,而且对村子有感情,突然因为年龄卡掉,村里可能没人能接得住活。
从实际换届数据来看,年龄问题确实有争议。民政部统计,2024年上半年完成换届的1.2万个村里面,有23%的村因为“年龄是否放宽”开过3次以上村民代表大会;有187个村原本想连任的老支书,因为差几个月到60岁,不符合当地“新任上限”规定,最后没能参选,其中有62个村后续因为新选的年轻支书经验不足,又得请老支书回来当“顾问”。这也说明,光卡年龄不行,还得看实际需求。
再说说支持和反对两方的核心观点,都挺有道理的。支持设60岁上限的人,主要有三个理由:一是觉得年轻人精力好,能跑项目、学新技术,像搞直播卖农产品、申请乡村振兴补贴这些事,年轻人比老支书更顺手;二是担心老支书身体扛不住,村支书要管的事多,调解矛盾、防汛防火、走访村民,经常连轴转,年龄大了体力跟不上;三是怕“固化”,要是老支书一直干,年轻人没机会,村里的治理思路容易僵化。
反对设上限的人,理由也很实在。第一是“经验没法替代”,村里的土地纠纷、邻里矛盾,不是光有热情就行,得懂村里的老规矩、熟人情,老支书一句话能解决的事,年轻支书可能得跑好几趟;第二是“要看实际表现”,有的老支书60岁身体比年轻人还棒,而且能给村里拉来资源、带动增收,凭啥因为年龄就不让干?第三是“尊重村民选择”,村干部是村民选出来的,只要村民愿意投他票,说明认可他力,不该用年龄硬卡。
其实不管是支持还是反对,核心都该落到“能不能给村里办事”上。这里给大伙提几个实在建议,不管是想参选的,还是投票的村民,都能用得上。
如果是想参选的老支书,先别慌着纠结年龄,第一步先去乡镇政府的组织办问清楚当地的政策——是“新任上限”还是“连任放宽”,自己的情况能不能放宽,别光听别人说,官方答复才靠谱。如果政策允许,就多跟村民沟通,把自己这些年干的事、接下来的计划讲清楚,让村民知道你还能干活;如果政策不允许,也别闹情绪,要是村民认可,还能以“村务顾问”的身份帮村里,不是只有当支书一条路。
如果是村民,投票的时候别光看年龄,多琢磨两件事:一是候选人能不能解决村里的实际问题,比如能不能把路修好、能不能帮村民卖农产品;二是有没有责任心,是不是真的住在村里、真心为村里着想。年轻的不一定不行,老的也不一定就好,关键看“能不能干事”。
最后想说的是,村支书不是“铁饭碗”,也不是“养老岗”,不管年龄大小,能给村民办实事、让村子变好些,才是最重要的。各地的年龄政策也是在慢慢调整,比如有的地方已经开始“年龄+能力”双评估,不是光看岁数,还要考政策理解、矛盾调解这些实际能力。所以不管是老支书还是年轻候选人,与其纠结年龄,不如多想想怎么把村里的事干好,这才是根本。
来源:神牛讲社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