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据参考消息网援引日本《朝日新闻》报道,美日联合研究团队历时三年揭示了一个颠覆常识的事实——掌声的主要来源并非双手碰撞,而是空气从手指间喷射而出时的声音。
人们鼓掌时的掌声,是左手、右手一起撞出来的吗?
据参考消息网援引日本《朝日新闻》报道,美日联合研究团队历时三年揭示了一个颠覆常识的事实——掌声的主要来源并非双手碰撞,而是空气从手指间喷射而出时的声音。
相关成果已刊载于美国科学期刊。
报道称,鼓掌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肢体语言之一,然而,手掌相互碰撞引发的振动与声波传播机制极为复杂,其发声原理与声学特性长期未能明确。
美国康奈尔大学等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利用高速摄像机和录音设备,系统记录了真人手掌及仿生手模型在鼓掌时的动作轨迹、声波特征、掌间空腔气压变化及气流运动。
结果显示,真正产生声音的关键时刻并非双手接触的刹那,而是当双手掌心构成的空腔时,空气从拇指与食指根部的缝隙喷射而出的瞬间。此外,该声音频率与物理学中“亥姆霍兹共振”理论预测值完全吻合。
“亥姆霍兹共振”由德国物理学家赫尔曼·冯·亥姆霍兹发现,指空气在某种特定的容器中会引发神奇的共振。生活中最常见的“亥姆霍兹共振器”就是把海螺放在耳边听到的所谓“海的声音”。
在人们鼓掌时,“掌心空腔”相当于共振容器,“拇指与食指根部的缝隙”则对应开口部位。研究团队通过调整硅胶仿生手的空腔体积与开口面积进行实验,证实实际观测频率与理论计算值高度一致。
论文作者之一、康奈尔大学教授郑成焕(音)透露,研究灵感源自2006年的电影《X战警3:最后之战》,片中有变种人角色的超能力为双掌相击产生冲击波。虽然人人都知道鼓掌会发声,但关于声音频率与传播距离的科学原理却鲜为人知,于是研究团队产生了对此开展研究的想法。多位参与研究者表示,这一研究整合了声波生成、软组织力学与流体运动等多学科知识,且充满了物理学之美——将复杂系统简化为普适核心原理。
极目新闻综合参考消息、北京科协、公开资料等(本文图片为新华社资料图)版权归属原作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lly
来源:中原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