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普工作“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的重要指示,积极响应以“科技改变生活 创新赢得未来”为主题的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图书馆特别策划推出“绿电书舟·双碳破浪”专场科普书展。
探索未知,触摸未来。
科学与生活,温暖相融。
这个金秋9月,当阅读遇上“双碳”,当科技照亮未来,一场绿色与智慧交织的书展等你赴约!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普工作“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的重要指示,积极响应以“科技改变生活 创新赢得未来”为主题的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图书馆特别策划推出“绿电书舟·双碳破浪”专场科普书展。
本次书展聚焦“碳达峰、碳中和”国家重大战略决策,汇聚百余种馆藏经典著作,涵盖气候变化、清洁能源、低碳技术、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等多个主题领域。从能源革命到生态智慧,从技术创新到生活实践,从前沿科技到环保低碳,《智能电网》、《能源碳中和行动》、《绿色剧变》等书籍,将为你揭开科技如何成为破解环境难题、驱动社会走向绿色低碳未来的核心引擎。
乘着“绿电书舟”,破浪“双碳”蓝海,让我们一起穿越绿色知识的海洋,探索低碳发展的创新之路,迈向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新纪元!
书展时间:2025年9月16日——9月30日
书展地点:图书馆一楼大厅
欢迎广大读者前来观展、借阅!
【书展特辑】
01
一、绿电·思潮:能源革命与绿色电力
01《工业革命400年》
历史上的工业革命是如何发生的?人类的发明创造如何推动社会进步?为什么瓦特被称为“蒸汽机之父”?为什么理查·特里维西克未能成功,而乔治·斯蒂芬森却成了火车之父?
本书以人物为叙述主体,通过一个个故事和现场,揭示了工业发展如何造就了现代文明。我们如何从手工业时期走到科技时代,这一切都在这本书中得到了生动的展现。
02《能源的进化》
从历史演进与文明发展的角度,透视能源进化背后的深刻动因与重要线索,找出底层规律,进而展望能源发展前景。本书视角独特,观点新颖,格局宏大,笔法生动,具有思想性和前瞻性,历史与现实交织,科学与人文熔于一炉。
03《未来能源:我们能做些什么》
本书通过自行车手能量产出的比喻解释能量概念,系统分析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的转化效率与应用场景。该书结合可视化图表展示能源利用条件,探讨全球能源需求增长背景下的转型路径,提出可再生能源开发需应对能量密度低的技术挑战。
04《智能电网技术》
本书系统、深入地阐述了智能电网供需互动能量优化技术,以供需互动优化控制理论框架为基础,详细介绍了信息接入与传输优化策略、供需互动需求侧管理策略和供需互动协同优化策略,并给出了大量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书中取材新颖,内容丰富,体系完整。
05《价值共生》
全书以数字技术与电力电子技术协同为核心,分析能源转型趋势,构建多领域碳中和实施框架。内容涵盖行业减排方案、区域新能源发展模式及企业实践案例,提出政府、企业与个人的协同行动方向,并通过清洁发电、绿色ICT基建等场景案例,阐释技术创新在能源转型中的应用逻辑。
02
二、双碳·共创:碳中和技术与创新
01《迈向碳中和》
基于全球低碳转型背景,聚焦中国碳中和目标的系统性变革路径及产业机遇。全书涵盖缘起、全球治理、国际案例、中国路径、产业转型等七个篇章,系统分析全球主要经济体碳排放现状及减排模式,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碳中和实施策略。
02《碳寻》
《碳寻:企业碳中和先立后破之路》是由中央财经大学王遥教授编著,2024年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碳中和主题专著。立足于全球气候治理与企业低碳转型需求,系统阐述碳中和实施路径。全书以化石能源、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四大领域为行业分类基准,提出“碳核查-碳减排-碳抵消”方法论框架。结合制造、科技、能源等行业实践案例,提供涵盖政策、技术到实操工具的全流程解决方案。
03《奔向零碳》
本书以“绿色” 为底色,深度剖析了先行企业的“双碳”战略,并系统梳理了它们迈向低碳未来的可行路径。 全书凝聚了头部企业的实战经验与专家团队的前沿洞察,提供了从政策解读到技术应用,从管理创新到模式重构,从落地执行到效益评估的全流程指南,助力更多企业在绿色转型中抢占先机,实现经济价值与环境责任的共赢,成为新时代可持续发展的引领者。
04《碳中和与综合智慧能源》
综合智慧能源是实现能源低碳转型的重要抓手和必然选择。本书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系统展示了不同学科交叉下综合智慧能源“产、学、研、用、金、政”等方面的新技术、新业态与新模式。内容以理论概述、信息传播及生态概览为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辅以具体操作指南。
03
三、绿电·赋能: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
01
《蓝色未来》
循环经济是推动我国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并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本书从大话循环经济、循环经济国内外经验、生活循环经济回收与利用、工业循环经济回收与利用、静脉产业园发展、蓝色未来可持续发展六方面逐层深入。
02
《碳管理》
全书围绕碳排放核算、碳管理咨询、环境权益项目开发、碳金融等六大核心业务展开,涵盖组织与区域碳核算、产品碳足迹评估、碳交易市场运作及企业碳管理体系搭建等实操内容。书中结合十余篇职业转型案例解析行业路径,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梳理碳中和领域关键业务逻辑与技能提升方向,为碳管理从业者提供从基础到应用的进阶指引。
03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研究》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理论基础、演进历程、基本经验、时代要求、总体方略、实践路径、价值意蕴。首先,从理论维度挖掘和提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绿色发展”的理论基础。其次,从历史维度梳理中国绿色发展的历史演进、总结历史经验,明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要内容、目标指向以及实践典范。
04
《从自然到自然》
本书的主要内容共有四个方面:一是基于清洁能源(即绿色能源,指不排放污染物、能够直接用于生产生活的能源)的概念提出我国的清洁能源的总类。二是针对七大类清洁能源的能源性质及开采形式和优缺点做重点介绍科普及。三是世界范围看清洁能源的利用情况。四是就清洁能源的未来和发展提出相应的观点和预测。
04
四、破浪·前行:低碳生活与绿色实践
01
《低碳真相与中国路径》
该书基于全球低碳经济发展浪潮背景,梳理气候议题演变脉络,探讨中国在碳中和目标下的转型战略。从历史角度全景式地梳理了“低碳热潮”的发展历程,再通过分析当前的气候与能源现状,详解各国应对气候问题时的博弈拉锯战,最后将重点放在中国面对绿色新政时的困境与做出的努力,并且在书中提出了中国的减碳战略,这是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国情选择的Z优路径。
02
《问道自然》
中国有着十分珍贵的传统生态智慧,它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理论来源和历史参考。中华传统生态智慧包括中华传统生态世界观、中华传统生态经济、中华传统生态科技、中华传统生态环境保护四个部分。中华民族创造了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化,蕴含于其中的中华传统生态智慧对今天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学的发展都具有独特的参考价值和启示意义。
03
《碳中和全民科普指南》
作为“守护行动”碳中和全民科普活动的重要成果,本书集合来自生态环境部、中国气象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以及中金公司研究院的业内专家们,多学科视角、多领域思维和深耕行业的宝贵经验,为书籍内容的科学性和普及性以及让读者了解气候变化科学、践行低碳绿色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04
《低碳消费》
《低碳消费:我的命运我做主(典藏版)》这本书告诉我们需要行动起来,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把生活耗用能量降到最低,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实现绿色低碳生活。
更多好书请亲临书展现场获取,共赴这场思想与未来的绿色之约~
来源:洞庭湖边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