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带货变“带祸”:别把消费者当傻子耍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21 15:07 1

摘要:前几天我妈跟我拍大腿吐槽:“以后再也不信网红带货了!”原来她看某“央视合作主播”直播,花499元买了套“南极人蚕丝被”,主播在镜头前捏着被芯喊“100%桑蚕丝,商场卖1999元,今天宠粉价只赚3块钱”。结果被子寄到家,一摸全是化纤,剪开一看,里面塞的是发黄的碎

网红带货变“带祸”:别把消费者当傻子耍

前几天我妈跟我拍大腿吐槽:“以后再也不信网红带货了!”原来她看某“央视合作主播”直播,花499元买了套“南极人蚕丝被”,主播在镜头前捏着被芯喊“100%桑蚕丝,商场卖1999元,今天宠粉价只赚3块钱”。结果被子寄到家,一摸全是化纤,剪开一看,里面塞的是发黄的碎棉絮,找客服退款,人家直接甩来一句“你不懂蚕丝被,这是新型工艺”,再找主播,早就把她拉黑了。

这两年网红带货火得一塌糊涂,手机一划全是“321上链接”“只剩最后50单”,主播们唾沫横飞喊“家人”,转身就把消费者当韭菜割。从“假燕窝”到“三无护肤品”,从“虚标价格”到“售后跑路”,网红带货的坑早就堆成了山。更气人的是,这群人赚着粉丝的钱,还把人当傻子耍,把“坑蒙拐骗”包装成“宠粉福利”,简直没了底线。

一、“神仙产品”全是套路:吹得越狠,坑得越深

现在网红带货最常见的套路,就是把“垃圾货”吹成“神仙好物”,什么“中科院研发”“医生推荐”“出口欧美”,名头越大,越可能是骗局。

我刷到过一个美妆博主,推荐一款“七天美白淡斑精华”,镜头里她把精华抹在手上,对比图里皮肤瞬间白了两个度,还说“自己妈妈用了三个月,老年斑全没了”。评论区一堆人问链接,我点开商品详情一看,连最基本的化妆品备案编号都没有,成分表上全是“某某植物提取物”这种模糊的说法。后来有网友买了试用,抹了两天脸就肿成猪头,去医院检查,医生说里面加了过量的汞和激素,长期用会烂脸。去找博主理论,她直接删评拉黑,转头又开直播卖别的“神药”。

还有更离谱的“跨界带货”。某游戏主播粉丝千万,突然开始卖“养胃保健品”,说“自己熬夜直播胃穿孔,吃了这个三个月就好”,还拿出一张模糊的“体检报告”当证据。结果有医生粉丝扒出来,那保健品就是普通的麦芽糊精加维生素,成本不到5块钱,卖99元一盒。有粉丝买了吃了没用,在评论区质疑,立马被主播的“房管”禁言,还被骂“黑粉故意找茬”。

这些主播根本不管产品好坏,只要商家给的佣金高,就算是毒药都敢吹。有业内人士爆料,现在网红带货的佣金普遍在30%到70%,一款成本10块的产品,主播拿7块佣金,剩下3块算成本,卖39.9元,净赚29.9元。至于产品有没有问题,“反正吃不死人就行”——这是某MCN机构负责人的原话,听得人后背发凉。

二、“最低价”是个骗局:把消费者当猴耍

“全网最低价”“今天只赚一块钱”“错过今天再等一年”,这些话听着耳熟吧?这是网红带货的“流量密码”,也是骗你下单的钩子。

我朋友小张就被坑过。他看某大主播直播卖手机,主播拿着手机喊“官网价5999元,今天补贴2000元,3999元秒杀,只剩100台”,小张手速快抢了一台,结果第二天去官网一看,同款手机本来就卖3899元,主播所谓的“补贴”,其实是把原价虚标了2000元,相当于还贵了100块。去找客服退差价,人家说“直播特价不退不换”,气得小张直接投诉到12315,折腾了半个月才把钱要回来。

这种“虚标价格”的套路早就成了行业潜规则。有记者卧底某带货团队,发现他们会提前让商家把原价改成“天价”,比如一件T恤平时卖89元,直播前改成299元,然后主播喊“砍价到69元,直降230元”,看起来优惠力度极大,其实比平时还便宜20块,却让消费者觉得捡了大便宜。

还有“饥饿营销”的戏码。主播一边喊“库存只剩50单”,一边让助理在镜头外举牌子“最后30单”,营造紧迫感,其实后台库存有几千件。某服装主播更绝,直播时让客服故意把“已售罄”的字样挂在商品链接上,然后说“粉丝太热情了,我再跟老板申请50单”,演得跟真的一样,实际上那衣服堆在仓库里卖了半年都没清完。

最恶心的是“买一送十”的套路。主播喊“买一件大衣送十件礼品”,镜头里摆着围巾、手套、帽子,看着超值,结果消费者收到货,大衣是薄得透光的化纤料,送的“十件礼品”全是成本几毛钱的垃圾——掉毛的围巾、一扯就破的手套、印着模糊图案的袜子,合起来成本不到10块钱,而那件大衣卖299元,比批发市场还贵。

三、售后是“睁眼瞎”:钱一到手,翻脸不认人

网红带货最坑的地方,还不是产品差、价格假,而是“售后等于没有”。钱一旦到了主播和商家手里,想退款比登天还难。

我邻居王阿姨看直播买了台“全自动洗衣机”,主播说“洗烘一体,静音省电”,结果洗衣机寄到家,噪音大得像拖拉机,烘干功能根本没用,衣服越烘越湿。王阿姨找商家退款,商家说“是你不会用,按说明书操作”;找主播,主播说“我只是推荐,售后找商家”;找平台,平台说“直播商品不在七天无理由范围内”。最后王阿姨没办法,只能花200块找师傅上门修,师傅说“这就是台翻新机,零件都是旧的,修不好”,王阿姨气得大病一场,那台洗衣机现在还堆在阳台当摆设。

这种“踢皮球”的售后太常见了。有数据显示,2023年关于网红带货的投诉超过200万起,其中80%是售后问题——要么商家失联,要么主播拉黑,要么平台不管。更气人的是,有些主播明明收了“售后保证金”,却跟商家串通好,把责任全推给消费者。比如你买的食品过期了,他们说“是你储存不当”;你买的家电坏了,他们说“过了24小时就不负责”,简直是强盗逻辑。

还有“刷单造假”的猫腻。很多网红为了营造“销量火爆”的假象,会花小钱请人刷单,几千块就能刷出“十万+销量”,评论区全是“好用到爆”“必买推荐”,真实的差评全被删掉了。有个宝妈跟我说,她看某母婴博主推荐的“婴儿辅食”,销量十万+,评论全是好评,结果买给孩子吃,孩子上吐下泻,去医院检查是辅食里有细菌超标。去找博主,发现自己早就被拉黑,评论区里的“好评”还在不断刷新,不知道还要坑多少人。

四、平台装“睁眼瞎”:只认流量,不管坑人

网红带货这么乱,平台难辞其咎。现在很多平台的“推荐机制”只看流量——只要你的直播间观看人数多、下单率高,不管产品有没有问题,都能上首页推荐;可要是有人投诉产品有问题,平台只会“和稀泥”,要么让消费者自己跟商家协商,要么给点优惠券了事,根本不会处罚主播和商家。

有业内人士说,平台和网红是“利益共同体”——网红赚佣金,平台赚服务费和广告费,只要能赚钱,谁管消费者死活?比如某大平台,去年因为网红带货假货被投诉了几十万次,结果只下架了几百个商品,没有一个主播被封号,反而那些敢说真话、揭露带货骗局的博主,经常被限流、封号。

更离谱的是,有些平台还帮着网红“擦屁股”。比如某主播卖假货被曝光,平台立马删除相关负面新闻,给主播推“正能量”话题掩盖,还帮着主播“公关”,让消费者“私了”。有个消费者买了假黄金,投诉到平台,平台居然劝他“算了吧,主播不容易,给你退一半钱”,气得消费者直接把证据捅给了媒体。

平台的纵容,让网红带货的“歪风”越来越盛。就像菜市场里没人管假货,卖假货的就越来越嚣张;要是平台能硬气点,发现卖假货就封账号、罚巨款,看谁还敢胡来?可现在呢,平台把“流量”当爹,把“消费者”当韭菜,简直是助纣为虐。

五、别让“网红”变“网骗”:谁该站出来管管?

网红带货不是不能做,毕竟方便了大家购物,也给了很多小商家机会。但问题是,不能让“带货”变成“带祸”,不能让赚快钱的欲望,吞噬了最基本的良心。

首先,网红得有点责任心。你推荐的每一款产品,都要对得起信任你的粉丝,别拿了佣金就翻脸不认人。那些靠坑粉丝赚钱的主播,就算赚得再多,早晚得翻车——辛巴的“假燕窝”事件就是例子,当初多火,现在多惨,不仅赔了钱,还丢了人心,再也没人敢信他。

其次,平台得负起责任。别再只看流量不看品控了,建立严格的“选品机制”,凡是没备案、没资质的产品,一律不准上架;发现卖假货的主播,直接封号、扣保证金,还要把信息同步给其他平台,让他再也没机会坑人。同时,完善售后体系,消费者投诉了,平台要主动介入,别再踢皮球。

最后,咱们消费者也得擦亮眼。别听主播喊“家人”就心软,别看到“最低价”就冲动,买东西前先查一查——化妆品看备案,食品看生产日期和许可证,家电看品牌和售后。遇到坑人的主播,别忍气吞声,直接投诉到12315、12345,让他们知道,消费者不是好欺负的。

前几天刷到个新闻,某网红因为卖假酒被判刑,罚款500万,账号被永久封禁,大快人心。这说明,不管你粉丝多高、名气多大,只要敢坑人,就一定会付出代价。

网红带货本应该是“好事”,让好产品被更多人知道,让消费者买到实惠。可现在,太多人把它做成了“坏事”,把信任当筹码,把良心当垃圾。真心希望有一天,我们打开直播间,看到的是实实在在的产品、明明白白的价格、踏踏实实的售后,而不是那些吹得天花乱坠的套路、坑人不眨眼的骗局。

毕竟,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别把消费者当傻子耍——耍来耍去,最后耍的是自己的饭碗。

来源:白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