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我们正式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分。作为春天的“中点”,这一天不仅代表昼夜均分,也是阴阳交替的重要节点。然而,今年的春分却被称为‘凶日’,据说有很多事情不能做!
“春分一日晴,长工一年歇”?古人为何如此忌惮春分?
今天,我们正式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分。作为春天的“中点”,这一天不仅代表昼夜均分,也是阴阳交替的重要节点。然而,今年的春分却被称为‘凶日’,据说有很多事情不能做!
为什么今年春分被视作特殊日子?到底是古人的迷信,还是有着科学依据?
别急着否定,这些流传千年的讲究,有些确实值得参考,尤其是养生和避险方面!
在古代,每一天都被纳入“十二建除日”,其中包括:建日、满日、平日、收日、除日、危日、定日、执日、成日、开日、破日、闭日。
春分恰好是“收日”,而根据古人的经验,收日被归为“黑道日”,被认为不适合婚嫁、开业、动工等重大活动。
民间流传的口诀是:
“建满平收黑,除危定执黄,成开皆可用,破闭不可当。”
翻译过来就是:“收日”不是个吉利的日子,很多重要的事情最好避开。”
当然,这只是古人的一种经验说法,在现代社会,科学角度来看,这些并不会真正影响运势,所以也不必过度焦虑。
如果今天的天气是晴天,那就更“棘手”了!
在一些地方,流传着这样一句老话:
“最怕春分是晴天。”
为什么?看看这些古训:
“春分有雨病人稀,春分无雨闹瘟疫。”
春分如果下雨,湿润空气会减少病菌传播,意味着疾病较少;但如果是晴天,天气干燥,容易导致流感、传染病等高发。
“春分一日晴,长工一年歇。”
春分如果是晴天,预示着春耕可能遇到干旱,农活减少,影响收成,也会影响劳动力需求。
“春分日头大,清明冷飕飕。”
如果今天阳光特别强烈,那就要注意了!通常意味着“倒春寒”即将到来,清明节可能格外寒冷,对庄稼生长不利。
当然,现代天气变化复杂,不能完全按照古人的说法来判断一整年的气候,但对于春季养生和气温变化,确实值得我们多加留意!
“惊蛰不动土,春分不上山。”
古人认为,春分时节,大自然刚刚复苏,许多生物正在适应新的生长环境,此时贸然上山可能会影响生态,也容易遇到危险。
为什么春分不适合爬山?
早晚温差大,山上湿气重,容易导致感冒、关节疼痛。
春天是蛇、昆虫活跃的季节,草丛中容易藏有危险生物。
春分是植被恢复的关键期,上山踩踏可能会破坏刚刚苏醒的植物。
建议:户外活动可以选择公园、湖畔等较为平缓的地方,避免去山林深处。
1. 少吃寒凉食物(冰淇淋、冷饮、凉拌菜)
春分后,虽然天气回暖,但人体阳气尚未完全稳定,吃寒凉食物容易损伤脾胃,影响消化功能。
比如这些食物要少吃:
冰淇淋、冰镇饮料、凉拌菜、生冷水果(西瓜、梨)
2. 少吃过酸的食物
春季主养肝,而过多的酸性食物会助长肝气,影响脾胃运化,导致肝旺脾虚。
比如这些食物要控制量:
过量食醋、柠檬、泡菜、梅子等
建议:春分适合多吃甘味食物,如红枣、山药、蜂蜜等,有助于调节脾胃功能,让身体更适应春季变化。
1. 别生气!
“生气伤肝,春分养肝。”
春天是肝气旺盛的时节,如果此时情绪波动过大,很容易导致肝火上升、血压升高,甚至影响睡眠质量。
建议:保持平稳心态,多做深呼吸,适量运动有助于调节情绪。
2. 别熬夜!
“春分日夜平分,作息要顺应自然。”
春分过后,人体进入生长发育旺盛期,如果此时长期熬夜,会打破生物钟平衡,影响肝脏排毒,降低免疫力。
建议:
最晚11点前睡觉,保持良好作息。23点-3点是肝脏排毒的关键时段,不要熬夜伤肝。3. 别贪凉!
“春寒料峭,贪凉易感冒。”
春分后,虽然白天温暖,但早晚温差依然较大,如果换季过早、衣物减少过快,很容易导致风寒感冒,甚至诱发关节炎。
建议:
春分过后,不要急着换春装,出门仍需带件外套,以备不时之需。睡前泡脚,提高血液循环,防止寒气入体。古人之所以将春分视作“凶日”,更多是出于气候变化和养生角度的考量。
想要健康过春分,关键是顺应自然!
别上山,以防寒湿侵袭。
少吃寒凉食物,避免损伤脾胃。
不熬夜、不生气,保护阳气生发。
来源:冻僵的番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