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

【实干开新局 聚力促发展】“95后”壮族姑娘颜茜茜:从“航空蓝”到“酸笋金”,用小竹笋撬动大产业

在柳江区,有一位“95后”壮族姑娘,她曾是一名航空地勤人员,2021年返乡创业,将科技引入竹笋深加工领域,带领周边村民增收致富,推动柳江酸笋产业高质量发展。她以“笋”为笔,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美好新图景,完成了从“航空蓝”到“酸笋金”的华丽蜕变。她就是柳州笋丫头农

航空 茜茜 壮族 酸笋 壮族姑娘 2025-06-03 09:49  7

壮族火龙粽子非遗文化遗产传承

• 裹粽:包裹一个火龙粽通常需要用到2张大的柊叶和6张小的箬叶,也可用九层皮叶代替柊叶。小粽叶一张叠一张,两张大的粽叶放在最上层,在叶子中间先铺上一层糯米,接着是绿豆,之后放入一整块五花肉,再依次地铺上一层绿豆和一层糯米。然后,用一根绳子从叶子中间底部穿过,两

文化遗产 火龙 壮族 扶绥 柊叶 2025-05-27 07:15  7

一篇文讲清楚壮族师公、道公、麽公的区别

在广西壮族瑶族地区,师公、道公、麽公是三种相似而不相同的民间信仰从业者。他们有各自的历史渊源、信仰体系还有仪式形式。本文旨在记录、介绍、剖析这一古老的民间传统宗教,认识人类,或少数民族信仰历史的复杂、多元性。本文不涉及任何传教、迷信意图,亦不存在任何不良引导。

亡灵 壮族 道教 师公 法具 2025-05-07 18:03  9

1928年壮族调查报告:僮人调查(民国·石兆棠)

本文原刊载于1928年7月号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周刊。1928年,石兆棠的《僮人调查》标志着中国知识分子开始壮族研究,随后丁文江、魏觉钟、刘锡蕃、徐松石等发表论著,结束了外国人垄断局面。壮族在明清时期写作“獞”,1930年起改为“僮”,1965年起正式改为“壮

民国 壮族 lea 石兆棠 灵童 2025-04-30 03:35  5

“壮族达王节故事及节庆”申报非遗项目可行性简析

“达王为拯救麻雀殉身”这一经典的壮族民间故事和“壮族达王节”民俗产生于古代,在我国壮族地区保存上千年,并在广西马山县得到良好的传承和发展。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的规定,以及马山县具有相关人才、资料优势的情况,作者认为马山县申报

节庆 壮族 马山县 王节 王节故事 2025-04-21 19:42  15

壮族歌本《百岁歌》现代白话文版

壮族传扬歌,广泛流传于广西的马山、上林、忻城、武鸣、都安等地。在民间的古壮字手抄本中,它通常被记载为《欢传扬》,旨在传播与弘扬伦理道德之歌。表达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深刻思考,虽有时代局限性,但价值显著。本篇为《百岁歌》,原为1980年在马山县片联收集到的抄录的歌

白话文 壮族 壮族歌本 现代白话文 梁庭望 2025-04-18 17:34  15

香港广西共谱文旅新篇 “三月三”系列活动深化两地交融

2025年4月16日,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统战部、香港广西社团总会及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联合主办的"2025'广西三月三'走进港澳系列活动香港启动仪式暨香港广西社团总会第十届常务理事会就职典礼"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隆重举行。活动吸引了逾千名政商界代表、社团

广西 香港 广西壮族自治区 壮乡 壮族 2025-04-17 12:27  9

丝绢飞粉工艺是哪个民族独有的

丝绢飞粉工艺是中国壮族独有的传统手工技艺,这一绚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千年的民族智慧与文化记忆。从广西壮乡的深山村落走向世界舞台,这项工艺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和精湛的技术流程,成为中华丝织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民族 工艺 壮族 壮族歌圩 丝绢 2025-04-17 10:40  10

中国移动广西公司多措并举护航壮族“三月三”佳节

春风拂绿八桂,山歌响彻壮乡。为护航2025年壮族“三月三”佳节,中国移动广西公司以“网络保障+反诈宣传+文化服务”三位一体模式,全方位开展通信保障和服务工作,从边境村寨到城市街区,从校园课堂到民俗盛会,移动人用科技赋能文化传承,以服务传递民生温度,为八桂大地绘

中国移动 广西 壮锦 壮族 护航壮族 2025-04-03 11:15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