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
本文1934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得了冠心病,还照吃这些东西?这是在拿命赌!
这是不少心内科医生最常说的一句话。冠心病不是感冒,吃点药休息一下就好。它是长期血管堵塞、动脉硬化的结果,背后藏着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一连串健康隐患。控制不好,轻则胸闷乏力,重则心梗猝死。
很多人以为药到病除,却忽略了一个关键环节:饮食管理。医生强调,药再好,也敌不过你每天一口一口吃进去的“毒”。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聊清楚——一旦患上冠心病,这6种食物,最好别再碰!
很多人上了年纪,生怕自己“营养不够”,天天吃蛋黄、动物内脏、脑花、虾膏,自以为是在“补身体”。
可你知道吗?这些食物中胆固醇含量极高。冠心病患者的血管本就狭窄,再摄入大量胆固醇,只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增加血栓风险。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冠心病患者每日胆固醇摄入量应控制在200毫克以内。而一个鸡蛋黄的胆固醇就已接近180毫克,肝、脑等动物器官更是轻松超标。
所以,不是不能吃,而是必须极度克制。别再用“年纪大了要补”当借口了,这是在给心血管添堵。
冠心病和高血压关系密切。高盐饮食会导致血压升高,血管壁长期受压变硬、变脆,进一步诱发心肌缺血。
你以为只是不加盐就行了?其实真正的危险藏在你看不见的地方:泡菜、咸鱼、腌肉、酱菜、方便面调料包……这些加工食品里盐分惊人。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建议,成人每日食盐摄入应低于5克。但数据显示,中国居民平均每天摄入盐超过9克,远远超标。
控制盐不是嘴上说说而已,而是要从“少吃加工食品、学会看营养标签”开始做起。
什么是反式脂肪酸?简单说,就是一些经过工业加工、让食物更香更脆的人工脂肪,最常见于:人造奶油、植脂末、烘焙蛋糕、酥皮面包、炸鸡汉堡、奶茶奶精……
这些脂肪不仅会提高“坏胆固醇(LDL)”,还会降低“好胆固醇(HDL)”,双重打击心血管。
世界卫生组织(WHO)早在2018年就提出要在全球范围内全面禁止工业反式脂肪酸。而我国也已于2023年正式实施“反式脂肪酸限量标准”。
冠心病患者,请记住:不是所有脂肪都坏,但反式脂肪一定不能碰。
不少人以为冠心病只和脂肪有关,却忽略了糖的危害。
高糖摄入会引发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加速动脉粥样硬化。长期下来,不仅增加心梗风险,还容易诱发糖尿病合并冠心病,那真是雪上加霜。
像蛋糕、奶茶、汽水、果汁、糖果这些东西,含糖量爆表。一杯全糖奶茶约含有50克糖,已经超过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摄入上限(25克)的两倍。
别再说“我就喝一杯而已”,每天一杯,心脏压力一天比一天大。
谁不爱吃炸鸡薯条?香脆诱人,是很多人难以戒掉的“快乐源泉”。
但对冠心病患者来说,这种快乐背后,是极大的健康代价。油炸食物通常使用反复高温加热的油,不仅油脂氧化,还会产生致炎物质和氧化产物,加重血管损伤。
更糟糕的是,这些食物热量高、饱和脂肪多、反式脂肪浓度高,三重“毒素”齐聚,哪怕是偶尔吃一次,对心脏都是一次沉重打击。
所以,炸鸡不是不能吃,是你真的吃不起!
很多人误以为“红酒养心”,甚至有人每天喝一小杯当保健。
但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明确指出:酒精无论多少,都可能对心血管系统产生负面影响。尤其是有冠心病的人,酒精会诱发心律失常、血压波动、心肌缺血等问题。
更别提饮酒后食欲大增,容易暴饮暴食,摄入更多高脂高糖食物,形成恶性循环。
所以,面对酒精,别再自欺欺人。真正对心脏好的做法,是滴酒不沾。
如果你已经患有冠心病,饮食就不仅仅是生活习惯的问题,而是治疗的一部分。控制不好饮食,再多的药也白搭。
当然,我们不是让你什么都不吃,而是要你吃得对、吃得稳、吃得健康。
很多人问:“医生,我吃了几十年咸菜、炸鸡,改得了吗?”
答案是:不改,就是慢性自杀;一旦改,就是自救的开始。
控制胆固醇、减少盐糖摄入、远离反式脂肪、杜绝烟酒……听起来不难,但真正做到并不容易。
但请记住:每一个改变,都是在延长生命的筹码。
你可以从今天起,每天少吃一口咸菜,少喝一杯奶茶,戒掉一顿炸鸡……别小看这些微小的努力,日积月累,就是你和心梗之间最坚固的防线。
资料来源:
①.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EB/OL].②.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EB/OL]
③.世界卫生组织.《Eliminating trans fats in Europe: A policy brief》
来源: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