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典型案例㉕丨云南民族大学:深耕“心”沃土 滋养乡村兴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07 12:10 2

摘要:在乡村教育发展进程中,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同样需要被关注,为适应新时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2024年3月至4月,云南民族大学联合彝良县相关部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师资能力提升工程,通过"线上+线下"模式覆盖全县1200余名教育工作者及家长,构建家校协同的心理健康防护

在乡村教育发展进程中,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同样需要被关注,为适应新时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2024年3月至4月,云南民族大学联合彝良县相关部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师资能力提升工程,通过"线上+线下"模式覆盖全县1200余名教育工作者及家长,构建家校协同的心理健康防护体系。

问心于乡:开启“心”赋能

为精准对接彝良县心理健康教育需求,云南民族大学多次实地调研与对接。通过多次调研走访发现,彝良县中小学存在心理健康专业的种种问题。为此,2024年2月下旬,校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成立专项工作组,在前期需求摸底基础上,确定举办主题为“彝良县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家校共育能力提升”系列培训并制定相关实施方案,以集中培训、网络培训等多种形式分层次、分类别对彝良县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班主任和其他骨干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能力,提高其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水平。

一次次走访调研,带去了学校的关怀与温暖,也为进一步加强学校与基层的合作,改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家校共育能力培训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机会,既加强了云南民族大学与定点帮扶村/社区之间的联系和沟通,也为心理健康教育帮扶的后续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基层实践经验。

云端问心:数字赋能心理健康教育

2024年3月9日,"彝良县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家校共育能力提升"系列培训在云南民族大学雨花校区正式启动。首场线上讲座特邀中国心理学会心理援助专家李辉教授担任主讲,通过直播平台为学员带来题为《家校协同:共筑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防线》的专题培训。

李辉教授立足科研与实践,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双重视角出发,结合丰富的心理咨询案例和教学经验,深入浅出地阐释了家校协同促进心理健康的科学路径与方法。讲座内容既有理论高度,又贴近实际需求,通过生动的案例剖析,为学员提供了可操作性的指导建议。

培训过程中,线上互动氛围热烈,累计吸引2.6万人次观看学习,除彝良县本地学员外,还辐射至昭通市、昆明市等地区。评论区互动踊跃,学员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参训教师敏敏反馈:"讲座让我深刻认识到,家校共育需要双向奔赴,家长的心理健康素养同样重要。"此次线上培训的成功举办,为后续系列活动的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实地育心:提升教师“心育”能力

2024年3月15日至4月13日,云南民族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教师团队赴彝良县开展为期6天(48学时)的集中面授培训,覆盖全县中小学1200余名班主任及专兼职心理教师。培训以民大附中彝良高中为基地,聚焦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识别与应对策略、心理辅导基础技能训练、校园心理危机识别与处置、心理辅导课程设计与实施四大核心专题,促进老师们提升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技能。

培训采用理论讲解与实操训练相结合的方式,现场互动频繁,教学效果显著。根据课后评估数据显示,参训教师满意度超过90%,普遍反馈培训内容实用性强,对实际工作指导意义大,不仅传递了专业知识,更在彝良县播下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种子。参训教师们带着满满的收获回到各自学校,成为推动当地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

老师们积极互动、参与体验 民大附中彝良高中 摄

通过“彝良县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家校共育能力提升”系列培训提醒全县教师和家长:对中小学生的教育,应更注重温情与关怀,避免简单粗暴的方式,还应积极倾听学生的声音,理解他们的想法与需求,避免轻易指责与批评,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责任感和同理心的未来公民。下一步云南民族大学将持续赋能当地教师队伍,提升彝良县广大教师与家长维护心理健康的意识与能力,提高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助力,期待未来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为彝良县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图片来源:云南民族大学、云南民族大学强国号

云南日报-云新闻编辑:张耀龙

本文来自【云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