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人均监管经营主体超千户、日均投诉量十余件的压力扑面而来,巩义市紫荆路街道市场监管所(以下简称“紫荆路街道市场监管所”)选择以机制创新破局,通过“三员共治”(即市场调度员、社区监督员、街区协管员)将专业力量、基层触角与群众智慧拧成一股绳。这种创新治理模式,不仅
□记者 张馨月 通讯员 杨华 文/图
当人均监管经营主体超千户、日均投诉量十余件的压力扑面而来,巩义市紫荆路街道市场监管所(以下简称“紫荆路街道市场监管所”)选择以机制创新破局,通过“三员共治”(即市场调度员、社区监督员、街区协管员)将专业力量、基层触角与群众智慧拧成一股绳。这种创新治理模式,不仅让投诉响应时间从24小时压缩至4小时,更催生出商户自治联盟、夜市改造示范街等治理样板,为基层市场监管提供了可复制的“紫荆样本”。
智慧中枢破题:专业力量织就监管新网
紫荆路街道市场监管所所长焦凯介绍,紫荆路街道市场监管所辖区面积为12平方公里,服务辖区群众11万余人,辖区内经营主体10177家,平均每年受理投诉举报2600余件。
面对辖区内超1万家经营主体的监管压力,“三员共治”机制成为破题关键。紫荆路街道市场监管所将11名在编执法人员转型为“市场调度员”,以专业化力量重塑监管生态。这支队伍通过“四个一”工作机制,实现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控的跨越:
一周一清扫,即由街区协管员牵头,每周组织专项清洁行动,联动辖区商户开展门店深度清洁。2024年,累计清理餐饮后厨卫生死角137处,整改食材储存不规范问题89起。
二周一学习,即社区监督员每两周组织商户进行专题学习,系统解读6S管理规范、网络销售法规及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等内容。
三周一互查,即紫荆路市场监管所每三周搭建商户互查平台,通过交叉检查强化行业自律。截至目前,通过该机制累计发现并拦截食品安全隐患140余次,形成商户间相互监督、共同提升的食品安全管控格局。
四周一点评,即每月第四周建立三方联动会议制度,由市场调度员、社区监督员、街区协管员组成评估小组,系统分析当月监管数据,形成问题清单与改进方案,实现管理闭环。
共治生态建立:多元联动激活善治效能
2025年3月,市民投诉某品牌手表走时误差过大。接到投诉后,紫荆路街道市场监管所立刻启动“接诉即办”流程:当日现场封存商品送检,次日组织调解,第三天商家全额退款,为消费者挽回2万元经济损失。“本以为维权会耗时费力,没想到市场监管部门这么快就帮我解决了难题!”该市民说。
今年以来,巩义市紫荆路街道市场监管所聚焦民生实事,依托“三员共治”监管服务模式,坚持“接诉即办、办必见效”原则,靠前服务,累计受理投诉230件,举报101起,市长热线75起,以精准化监管、高效化服务、系统化治理,持续优化辖区消费环境,切实守护群众“钱袋子”。
“通过街区协管员‘前端预警’、社区监督员‘中端管控’、市场调度员‘末端兜底’,我们的投诉处理响应时间从24小时缩短至4小时,食品安全事故连续18个月零发生。‘三员共治’让我们从‘救火队’变成了‘瞭望塔’。”焦凯告诉记者。
焦凯介绍,巩义市“三员共治”机制通过党员带头激活自治、网格融合精准智治、专业赋能系统共治,使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实现了三个转变:商户从“被动管理”转向“主动共治”;监管从“单打独斗”转向“兵团作战”;街区从“生存挣扎”转向“高质量发展”。
从人均监管经营主体超千户的困境到投诉响应缩短至4小时的蝶变,紫荆路街道市场监管所的实践印证着“三员共治”的乘数效应。
本文来自【河南市场监管周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