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人都熟悉了这样一句很周全的开场白,涵盖了当下所有传播方式的所有受众。是的,这是电视问政节目江苏《政风热线》。周全的问候背后,是节目连接起民意与治理的积极努力。
“现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收音机前的听众朋友们,网民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很多人都熟悉了这样一句很周全的开场白,涵盖了当下所有传播方式的所有受众。是的,这是电视问政节目江苏《政风热线》。周全的问候背后,是节目连接起民意与治理的积极努力。
电视问政运行多年,以《政风热线》为例,从2011年开播至今,也走过了14个春秋。在很多人眼中,电视问政似乎已成为一种曾经锐利,如今略显落寞的节目方式。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在移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当下,电视问政仍葆有强大且恒久的影响力。
有学者统计,截至2019年,我国至少有243档电视问政栏目,分布在全国169个地级或以上城市。目前像江苏《政风热线》、山东的《问政山东》、武汉的《电视问政》等,更是因互联网传播受到广泛关注。
《政风热线》的开场问候,本身也体现了在互联网时代贴近现实、贴近民众的姿态。 毕竟,广泛、锋锐、琐碎的民意,是托起节目的庞大基座,“民有所呼”然后“政有所应”;一时解决不了的,不妨协商处理;同类问题则可以构建常态制度……
这实际上也是问政节目的“问”之所在。行政有何梗阻,政风何以清朗,问题如何处置,必须先倾听老百姓和市场主体的声音。而《政风热线》首先就是一个倾听的平台,让人们把想说的话、办不成的事、遭遇的难处等,一一摆放在这个平台上。
接下来,就该“政”出手了。几乎每一期《政风热线》,都会看到各地、各部门的主政官率领相关方面负责人在线答疑。今天上午,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陈之常就带领相关方面负责人走进 《政风热线》 直播间,在线回应企业群众关切。
某种意义上讲,这一期期的《政风热线》,就是一次政府的专题现场会。现场听取民众意见,现场解疑释惑,现场磋商解决……而因为这一切都是在公众面前进行的,随时接受公众审视,无疑也成为一次次绝佳的公开治理样本。
老百姓当然希望得到积极的结果,如立行立改、特事特办等。以 2024 年江苏《政风热线》十大案例为例,“露头就打!无锡市长回应套路运产业链猖獗”“常州一个报警器5800元不买就断气?”“上厕所先‘逛街’?高速服务区应回归服务本质”……
但同时,也希望看到治理的过程,而《政风热线》展示给公众的恰恰就是一个协商、处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老百姓了解到政府行政的复杂,而官员也逐渐习惯了对话协商, 由此也有助于形成互谅互让的氛围,有助于及时为老百姓纾困解难。
很多时候,在各地治理的过程中,老百姓可能没意识到某件事跟自身有多大关系。而电视问政或许可以唤起公众的共同体及参与意识,在全社会形成对话协商的风气。
这其实就是一种民意与治理的“双向奔赴”。关乎实现从社会管理转向社会治理的创新,关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当下,各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仍会遇到各种问题和隔膜,一些政府工作人员可能仍缺乏服务意识,施政过程中可能存在简单、一刀切的痕迹,这就特别需要《政风热线》这样的节目、平台为民纾困,搭建一座沟通交流的桥梁,打捞问题,正视问题,解决问题。
政府的温度,民生的冷暖,施政的勤惰,都需要拿出来晾晒一番。这是媒体的使命,也是政府的责任。 完
来源:朝夕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