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桩怎样更快通三关

360影视 2024-12-19 17:58 4

摘要:站桩日久,得气是自然而然的。所谓得气,不是指呼吸之气,而是身体元气之“炁”。得“炁”之后,“炁”然要身体内按照规律流动,也就是练功人常说的“小周天”、“大周天”。

站桩日久,得气是自然而然的。所谓得气,不是指呼吸之气,而是身体元气之“炁”。得“炁”之后,“炁”然要身体内按照规律流动,也就是练功人常说的“小周天”、“大周天”。

但“炁”的流动,并不都轻松自然,如果身体的形态不对,往往会带来较为难过的练功反应,憋胀酸痛,殊为难过,甚至还会导致血压上升,最极端的,还有当场过去的。所以,不可不察。

“炁”在身体里的运行,有三个关口最为难过:一个是尾闾关,二是夹脊关,三是玉枕关。

为了让“炁”顺利通过这三个关口,我们的身体必须为其流动创造积极条件,也就是说身体姿态一定要便于“炁”的上升流动。怎么做呢?

一、过尾闾关

身体要裹裆溜臂,在具体站桩功法里我们介绍过。所谓裹裆,实际上是通过膝盖微微内扣达成的;溜臂,是尾闾微微前送。一般,谈到具体要求,谈到这两点已经很不容易了,即使知道,不是至近的门里人,也不会深说。今天,在这里给认真练功的小伙伴们发个福利,说点更深入的。这个要点就是塞腰,就是身体的命门部位要有向后外突之意,由此意领,身体的腰胯才能放松下来,而大椎进入适度紧张的状态,从而达到“气贴脊背”的效果,从而让“炁”顺利上升。

二、过夹脊关。

我们之前讲的是沉肩坠肘和涵胸拔背,但在实践中,常常不得要领。在众多名家理论中,只有曾跟随杨露禅之子杨健候、杨少候(杨健候之长子)、杨澄甫(杨健候之三子)的汪永泉先生提出了“张肘”和“开胸”之说,让人有豁然开朗之觉。

汪先生说:“开胸是为了使胸部气道畅通,内气运行无阻。即所谓“胸不开,气不通”。张肘是为了使肩部松开,通过张肘、松肩而使内气在胸腔周围弥散开来,以消除上半身紧张与僵滞的通弊。即所谓“肘不张,肩不松”。塞腰、鼓腕是当内气下行至腹部后,内气向腰胯四周弥散催发而引起的腰部向后依偎、位于胯两侧的两腕向外圆展的态势,以上完全是以意领内气运行引致的身形变化,绝非单纯的形体动作。如果单从形体上去表现开胸、张肘,势必会导致紧张不适的翘肘、耸肩之弊。”依据汪永泉先生理论,做好意与形的配合,夹脊关这一关也就不难通过。

三、过玉枕关

这一关,要领是“虚灵(领)顶劲”或者“顶头悬”,拳论里说“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但具体怎样一个悬法,还是很有讲究的。具体作法是:颈项松直,微微旋动着向后轻贴衣领。在颈蹭衣领的过程中,颈椎渐渐趋于正直,身体姿势亦会自然中正,在达到立身中正的一瞬间,周身忽然间“一定”,头部适得其中而自然神清气爽,轻松舒适,恍如乌有一般。头部轻松的感觉能令心中舒畅,而内心的舒适感又会自然流露到颜面上,现出微微启齿的笑意。如此周身内外都处在恬静、平和的意境中。

如果觉得上述说法还不够简洁、直接,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站桩过程中,肚脐(气海)向命门处贴,膻中向夹脊关贴,面部向后脑勺贴,两个肩胛骨向身体两侧抻拔,两腋两肋向外膨胀。但过程中,都是意念引领,用意不用力,万不可用力,造成肌肉的紧张。

三关一过,境界从此不同。

以上。祝勤行不辍的桩友们早日登堂入室!

来源:流沙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