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发现2个指标异常,糖尿病或DKD就该早用指南推荐的3类药
目前,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约为12.4%,然而其病情知晓率与控制达标率分别只有36.7%与50.1%。也就是说,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即使知道自己患病也有一半并没有将血糖控制好。这样就为糖尿病进一步发展及出现各种并发症提供了机会,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感染
目前,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约为12.4%,然而其病情知晓率与控制达标率分别只有36.7%与50.1%。也就是说,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即使知道自己患病也有一半并没有将血糖控制好。这样就为糖尿病进一步发展及出现各种并发症提供了机会,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感染
糖尿病肾病(DKD)作为 2 型糖尿病(T2D)的常见微血管并发症,是全球慢性肾脏病(CKD)及终末期肾病(ESRD)的主要病因。DKD临床特征为持续性蛋白尿和/或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进行性下降。全球约 20%-40% 的糖尿病患者受 CKD 影响,2
1型糖尿病(T1DM)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胰岛β细胞大量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引起机体长期高血糖状态的代谢性疾病,占临床上糖尿病的5%,发病率约为0.006%。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物质生活的改善,全球糖尿病患病率呈无拐点递增趋势。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DF)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成人糖尿病数量达到5.37亿例。
糖尿病肾脏病(DKD)是糖尿病(DM)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已超越肾小球肾炎成为导致中国慢性肾脏病的常见原因,同时也是全球终末期肾脏病(ESRD)的主要原因。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且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随着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发病率不断攀升,糖尿病肾病俨然成为慢性肾脏病和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极大增加了糖尿病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
糖尿病肾脏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由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引起的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临床上以持续性白蛋白尿和(或)预估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
T2DM患者的增加有很多原因,包括人口老龄化、经济发展、城市化、相关生活方式的改变、遗传及表观遗传因素,以及各种行为和环境风险因素的混合等。
引言:近日,《自然通讯》期刊发表的一项突破性研究在分子层面证实,胰岛素抵抗在糖尿病肾脏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在胰岛素抵抗的环境中,肾细胞表现出显著的分子层面变化。
糖尿病 (DM) 合并慢性肾脏病 (CKD) 常见于中老年人群。DM可能加速衰老过程,且在老年患者无重度蛋白尿的情况下,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年龄相关下降可能对糖尿病肾脏疾病(DKD)的标准诊断带来挑战。与此同时,在DM和CKD并存的情况下,由于老年患
糖尿病 (DM) 合并慢性肾脏病 (CKD) 常见于中老年人群。DM可能加速衰老过程,且在老年患者无重度蛋白尿的情况下,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年龄相关下降可能对糖尿病肾脏疾病(DKD)的标准诊断带来挑战。与此同时,在DM和CKD并存的情况下,由于老年患
糖尿病肾病(DKD)是糖尿病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致死率高,主要临床特征是蛋白尿逐渐增加和肾小球滤过率逐渐降低。在中国,DKD发生在约20%~40%的糖尿病患者中,是终末期肾病(ESRD)的主要原因。微量白蛋白尿的出现是DKD的早期表现,也被证明与冠心病和死亡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