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字 | 忽惊“夏”向明朝立
南宋诗人陆游的《立夏》诗,仿佛一幅工笔细描的江南春末图,写出了立夏时节的生活细节。而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中的“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则捕捉了立夏特有的慵懒时光。二十四节气的第七个节气——立夏,正以它特有的方式宣告着夏天的到来。在这个充满生命张力的
南宋诗人陆游的《立夏》诗,仿佛一幅工笔细描的江南春末图,写出了立夏时节的生活细节。而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中的“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则捕捉了立夏特有的慵懒时光。二十四节气的第七个节气——立夏,正以它特有的方式宣告着夏天的到来。在这个充满生命张力的
立夏,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标志着夏天的正式开始。古人说:“立夏之日,蝼蝈鸣;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此时草木繁茂,阳光渐盛,正是生机勃勃的时节。
2025年立夏于5月5日14时42分降临,恰逢农历四月初八,公农历“双历重合”的奇观六十年一遇,概率仅1.8%。古籍云“立夏在头,五月桑拿”,虽今年立夏居四月上旬偏中,但气候先兆已现端倪——国家气候中心预测夏季全国气温偏高0.5-1℃,华北、黄淮或迎40℃极端
“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廿四节气反映了四时“气”的变化,气的变化关系到自然节律变化,立夏阳气渐长,万物随阳气上升而茁壮成长。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立夏的礼俗。在立夏的这天,古代人们有举行迎夏仪式。
吃立夏饭:又称“五色饭”,一般会用五种颜色的食材与糯米一同蒸煮,寓意五谷丰登。
按照老苏州的习俗,立夏要“尝三鲜”。三鲜一般又分为“地三鲜”和“树三鲜”。“地三鲜”即蚕豆、苋菜、蒜苗;“树三鲜”有香椿、青梅、樱桃。
“立”是开始,“夏”是长大——简单说就是:春天种的瓜果蔬菜,从今天起要疯狂“卷”起来了!
时光飞逝,今天13时56分57秒,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 ——立夏。立夏这天,在天文学上,标志着春季已经结束,夏季正式开始。
在战国末年(公元前 239 年)就已经确立了立夏,它预示着季节的转换。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 15 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 “一个节气”。每年 5 月 5 日至 7 日,当太阳到达黄经 45° 时,即为 “立夏” 节气,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历书》中提到
诵中华经典,传华夏文明。听《诗韵麻城》,做书香少年。麻城市教育局、麻城市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诗韵麻城】第二季,敬请关注!
立夏四时天气促相催,一夜薰风带暑来陇亩日长蒸翠麦,园林雨过熟黄梅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自此风暖昼长,万物繁茂是标示万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立夏·三候一候蝼蝈鸣《礼记·月令》记载:“
当春日的繁花渐次褪去,夏日的荷叶悄然铺开,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中迎来了立夏——夏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夏不仅是一个时间节点,更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它标志着万物生长的启航,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习俗和农事活动。
“吃了麦饭,脚趾头不沾泥。”随着立夏的脚步悄然临近,这句在民间口口相传的俗语,仿佛成了季节更迭的号角。5 月 5 日立夏,这一天,不只是日历上的一个标记,更是农民朋友心里的一道“农事令”。可为啥要在立夏“要敬、要吃、要躲”呢?这背后藏着不少门道,且听我一一道来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夏,表示夏季之始。“立”是“开始”“到来”的意思。《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云:“立,建始也”,并曰:“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可知,立夏俗称四月节,夏是长大的意思,世间万物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今天就到了5月5日,农历的四月初八了。在我国传统民俗中,今天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日子,是释迦牟尼佛的诞辰,也称佛诞日。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诞生时,有九条龙口吐香水为其沐浴。因此,在这一天,佛教寺庙会举行盛大的浴佛仪式,用香水灌洗佛像,以纪念佛祖的
5月5日立夏,此时气温攀升、雨水渐丰,草木繁茂,万物进入生长的黄金期。古人将立夏视为“万物至此皆长大”的节点,民间也流传着“立夏尝新”“迎夏仪式”等习俗。不过,在充满生机的时节里,老一辈人常念叨“立夏有三怕”,这“三怕”究竟怕什么?又该如何通过传统习俗平安度夏
以下是**二十四节气**的完整顺序(按公历时间排列),每个节气约间隔15天,反映季节更替与农耕时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