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望远镜:仰望星空的人类之眼
2米口径射电/毫米波望远镜——“三峡南极眼”,已成功部署于南极中山站,实现我国在南极中山站的首次射电天文观测。近日,三峡大学联合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上海师范大学在湖北宜昌公布了这一信息。
2米口径射电/毫米波望远镜——“三峡南极眼”,已成功部署于南极中山站,实现我国在南极中山站的首次射电天文观测。近日,三峡大学联合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上海师范大学在湖北宜昌公布了这一信息。
一个国际天文团队日前宣布,他们利用韦布望远镜观测发现一个极遥远星系光谱中出现明亮的氢辐射,而这一时期的宇宙理论上还处于“黑暗”之中。这一出乎意料的发现为认知早期宇宙以及宇宙大爆炸后的再电离过程提供了新见解。 英国剑桥大学等机构组成的团队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
这张由 NASA/ESA/CSA 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拍摄的“本月图片”展示了一种罕见的宇宙现象——爱因斯坦环。乍一看,图中似乎是一颗形状奇特的单一星系,但实际上它由两个星系组成,彼此相距遥远。较近的前景星系位于图像中心,而更遥远的背景星系则环绕着它,形成一
《自然》26日发表报告称,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JWST)检测到已知最早的处于再电离过程中的星系。这项发现将宇宙再电离(早期宇宙发生的重要转变)的发生时间推至大爆炸后至少3.3亿年,并为人们了解最早星系的性质带来了新见解。
《自然》26日发表报告称,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JWST)检测到已知最早的处于再电离过程中的星系。这项发现将宇宙再电离(早期宇宙发生的重要转变)的发生时间推至大爆炸后至少3.3亿年,并为人们了解最早星系的性质带来了新见解。
大家好,欢迎回到“畅读万卷书”!这里是我们一起翻开书页、探索人生奥秘的地方。今天我们要聊的是一本可能会让你“哇塞”一声的书——《被忽视的孩子》,由美国心理学家乔尼丝·韦布和克里斯蒂娜·穆塞洛联手打造。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照出我们内心深处那些藏了好久的小秘密。别
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首次直接拍摄到太阳系外行星系统HR8799中的二氧化碳(CO2)图像。HR8799是一个距离地球130光年的多行星系统,长期以来一直是行星形成研究的主要目标。最新一期《天体物理学杂志》发表了对该星系观测的分析结果。
自 2022 年夏季开始观测宇宙以来,耗资 100 亿美元的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JWST)彻底改变了我们对早期宇宙的认知。然而,其最新发现可能会让天文学家们陷入困惑,因为这一发现似乎暗示着我们周围的一切可能被困在一个黑洞之中。
天文学家使用詹姆斯·韦布太空望远镜(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发现了位于我们银河系内、仅5000光年远的两颗恒星,它们是生成富含碳的尘埃的源头。
2024年,全球科学研究向极宏观拓展、向极微观深入、向极端条件迈进、向极综合交叉发力,技术创新进入前所未有的密集活跃期。全球科研向“四极”前沿突破人类认知边界,有望助力未来提升生产力,增进人类共同福祉。
回顾2024年全球科学研究的轨迹,向“四极”前沿发展的态势尤为清晰。仰观宇宙之大,太空探索掀起新高潮;俯察细微之妙,基因编辑技术开辟攻克顽疾新篇章;纵横天地之阔,深地深海留下人类探索印记;跨学科融合之广,人工智能多点开花推动创新浪潮。
回顾2024年全球科学研究的轨迹,向“四极”前沿发展的态势尤为清晰。仰观宇宙之大,太空探索掀起新高潮;俯察细微之妙,基因编辑技术开辟攻克顽疾新篇章;纵横天地之阔,深地深海留下人类探索印记;跨学科融合之广,人工智能多点开花推动创新浪潮。
由麻省理工学院(MIT)剑桥校区的研究人员领导的团队重新利用了韦布空间望远镜对一颗遥远恒星的观测数据,揭示了一群小行星,这些小行星的大小比天文学家此前在火星和木星之间的主小行星带中发现的任何小行星都要小。
下图是位于处女座方向距离约3000万光年处的星系“M104(Messier104)”。大家对它比较熟悉的称呼是“草帽星系”。
在浩瀚的宇宙深处,位于处女座方向,距离地球约3000万光年的地方,有一个被天文学家们亲切称为“草帽星系”的星系——M104(Messier 104)。这个名称源自其独特的外观,但与人们想象中的宽边草帽大相径庭。
宇宙的神秘对于人类来说,既让我们感到敬畏,又让我们充满探索的欲望。作为天文学研究的爱好者,尤其是对宇宙早期发生的事件,我们有着近乎痴迷的好奇。在这方面,韦布望远镜的工作让我们看到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