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记得我初练站桩时,觉得每1分钟都是煎熬,尤其是在卧室里站在床边站桩,只想撩腿上床休息。好几次想要放弃。
站桩
站桩很难坚持下去的原因,是因为太枯燥,太拘束。
记得我初练站桩时,觉得每1分钟都是煎熬,尤其是在卧室里站在床边站桩,只想撩腿上床休息。好几次想要放弃。
好在最后终于坚持下来了,现在1日不练都觉得若有所失。
其实你只要做到下面这几点,就能做到轻松不累。
一. 合理调整姿势,避免僵硬紧张。
双脚与肩同宽,这是站桩的基本要求。其实根据个人情况,双脚也可略宽,这个宽度指的是两个脚内侧的宽度。脚趾微扣地面,保持根基稳定但不过度用力。站桩走的是中庸之道,所有的动作力度都不可太过。
膝盖微屈,不超脚尖:膝盖弯曲程度以“似直非直、似曲非曲”为宜,避免膝盖超过脚尖,否则容易导致关节紧张,初练站桩宜练高架桩。
腰部放松,尾闾下垂:想象尾骨(尾闾)像钟摆一样自然下垂,避免挺腰或塌腰,保持脊柱自然中正。
肩背松沉:肩膀放松,腋下如夹鸡蛋(不紧不松),背部舒展,胸口微含(不挺胸)。
头颈正直:头顶如被一根细线轻轻上提,下颌微收,目视前方或微闭,保持颈椎自然伸展。
二. 呼吸自然,不刻意控制
腹式呼吸:用鼻子自然呼吸,吸气时腹部微微鼓起,呼气时自然放松,避免憋气或刻意深呼吸。
《逝去的武林》一书中李仲轩说过,“练拳的时候不要刻意呼吸,不要大呼大吸,要像夜行賳。捕食猫一样屏住呼吸。”“练武要像干一件隐秘的事,偷偷摸摸的,聚精会神的,不如此不出功夫。”功法的道理是相同的,这虽然说的是练拳,但对我们站桩也有启示。
站桩倒不必屏住呼吸,只要顺其自然就好。切记不可深呼吸。
另外呼吸与姿势要相结合:呼吸节奏与身体的放松感配合,吸气时想象气息沉入丹田,呼气时全身进一步放松。
三. 心理放松,减少对抗
不追求“标准”:初学时允许姿势有偏差,以“舒适得力”为原则,逐步调整,不必强迫自己一步到位。
意念引导放松:可默念“松”字,从头部到脚底依次扫描身体,主动放松紧绷的部位(如眉心、肩膀、膝盖)。
另外要接纳轻微酸痛:站桩初期会有轻微酸胀感,这是正常现象,但若疼痛剧烈需立即调整姿势或休息。
四. 时间上要循序渐进
短时多次练习:初学从3-5分钟开始,每天2-3次,逐渐延长到15-30分钟,避免一开始强行久站。
动态调整:若感到疲劳,可轻微晃动身体或调整重心,避免僵持不动。
5. 辅助技巧
环境选择:在安静、空气流通处练习,避免强光、噪音干扰,温度适宜(避免受凉)。
音乐或引导:可播放轻柔音乐或跟随站桩引导音频,帮助专注和放松。
收功放松:站桩结束后,搓热双手按摩膝盖、腰部,轻拍四肢,活动关节,避免突然停止。
站桩的轻松感源于“松而不懈,紧而不僵”的状态。通过姿势微调、呼吸配合、心理放松和合理时间分配,逐步让身体适应桩功的负荷。初期以培养兴趣和习惯为主,随着功力增长,自然能体会到“累中求松,松中得力”的舒适感。
来源:生活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