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故事部分情节虚构,请师友们理性阅读,切勿对号入座,感谢阅读,您的支持就是我继续创作的动力!】
【本故事部分情节虚构,请师友们理性阅读,切勿对号入座,感谢阅读,您的支持就是我继续创作的动力!】
"你小子赶紧起来!连长说今天加训,五分钟后操场集合!"
我迷迷糊糊睁开眼,看见老张那张写满焦急的脸。窗外天还没亮,手表显示才四点半。这都1966年了,当空降兵的日子,连个安稳觉都睡不了。
"哎哟我的妈呀,昨天刚训练完,今天又来?"我一边嘟囔一边手忙脚乱地穿衣服,生怕迟到又要被罚蹲马步。老张已经穿戴整齐,一边整理内务一边催我。
"快点儿吧,胡闹,你再磨蹭,班长该骂人了。"
湖北应山的秋天清晨冷得刺骨。我哆哆嗦嗦地跟着老张小跑到操场,连队已经集合得差不多了。好在没迟到,不然少不了一顿说。
"看看你那点出息,衣服扣子都扣错了。"老胡小声嘀咕,替我整理着军装。他是我们宿舍的老兵,东北人,脾气直,但心地特别好。
集合完毕,我们排成整齐的队列,开始了早操。一二一,一二一,口号喊得震天响,呼出的白气在冷空气中格外明显。班长在旁边盯着,谁要是动作不标准,立马被点名批评。
早操结束后,是我们盼望已久的早餐时间。今天是周日,能喝上炊事班的豆浆。
"哎,老乡,今天豆浆加白糖了没?"王二娃问炊事班的小李。他俩是一个村的,关系特别铁。
"加了加了,连长特批的。"小李神秘地眨眨眼,"每人还有两个馒头,趁热吃啊!"
我端着铝制饭盒排在打饭的队伍里,馋得直咽口水。前面的战友接过豆浆,那香味飘过来,让人精神为之一振。
"胡闹,你拿大碗啊!"炊事班老陈看见我,特意嘱咐道,"瞧你那小身板,得多喝点。"
我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换了个大碗。老陈是我们连队出了名的好人,总惦记着给新兵多打点饭菜。
"谢谢陈班长!"
"别客气,都是自家兄弟。"老陈舀了满满一勺豆浆给我,上面漂着白糖。
我小心翼翼端着碗,生怕洒出来。找了个位置坐下,王二娃已经在那里等我了。
"慢死了你。"他嘴上抱怨,却把自己碗里的一块油条掰了一半给我,"尝尝,今天的油条特别酥脆。"
我接过来,咬了一口,果然香脆可口。蘸着甜丝丝的豆浆,那滋味别提多美了。在物资匮乏的年代,这样的早餐已经算是奢侈了。
"知道为啥咱们连伙食这么好不?"王二娃凑过来小声说道。
我摇摇头。
"因为咱连长以前在炊事班待过,特懂这一套。"王二娃神神秘秘地说,"而且他还专门给咱们申请了增加营养的指标,每周日早上二两黄豆做豆浆,有时候还能加点白糖。其他连队羡慕死了!"
"真的假的?"我有些不信。
"骗你干嘛!"王二娃翻了个白眼,"老郑都说了,连长特别重视伙食。你没发现咱们连的伙食比别的连好得多吗?"
我点点头。确实,每次听其他连队的战友抱怨伙食差,我们都暗自庆幸。
"快点喝,等会儿该凉了。"王二娃提醒我。
我慢慢品尝着这碗豆浆,心里暖洋洋的。不仅是因为豆浆的温度,更是因为感受到了连队的关心。
吃完早饭,我们有半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大家三三两两坐在操场边的台阶上,晒着初秋的太阳,聊着家常。
"你们村里种黄豆不?"老郑问我和王二娃。
"种啊,我家种了好几亩呢。"王二娃说,"不过大多给公社上交了,自己留的不多。"
"我家那边主要种水稻。"我说道,"黄豆倒是不多。"
"那你小子有口福了。"老郑笑道,"咱们连的豆浆,可是用上好的黄豆做的,比地方上的香多了。"
"说起来,我刚入伍那会儿,别说豆浆了,连白米饭都是稀罕物。"老班长靠在树下,插嘴道,"你们这些新兵蛋子,赶上好时候了。"
老班长今年三十多了,在我们眼里已经是"老人"了。他在部队呆了十多年,经历过艰苦的岁月。
"老班长,讲讲你第一次跳伞的事呗!"小胖子凑过来,眼睛亮晶晶的。
提起跳伞,我心里就紧张。作为空降兵,跳伞训练是必不可少的。虽然已经训练了好几个月,但想到要从高空跳下来,我的心脏还是会砰砰直跳。
"别紧张,新兵都这样。"老班长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我第一次跳的时候,差点儿尿裤子。"
大家哄堂大笑。
"真的!"老班长也笑了,"那时候装备没现在好,训练也没那么规范。记得我第一次跳,风特别大,差点被吹到树上去了。落地后,双腿抖得跟筛子似的,站都站不起来。"
"那后来呢?"我忍不住问道。
"后来?"老班长看了看远处的天空,"后来就习惯了呗。咱们空降兵就是这样,刚开始都害怕,慢慢就成了家常便饭。现在我跳伞,跟下楼梯似的,一点不怵。"
听着老班长的话,我感到一丝安慰。也许我也能像他一样,慢慢克服恐惧。
"对了,听说下个月要去武汉参加军区比武,咱们连可是被点名了。"老郑说道。
老班长点点头:"是啊,所以最近训练才这么紧。连长的意思是,既然去了,就要拿个好名次回来。"
"那肯定得加练啊。"王二娃一脸理解,"不过也别太拼了,昨天小胡跑步的时候差点晕过去。"
老班长看了我一眼:"身体不舒服要及时报告。逞强是不行的,万一出了事,耽误的可是整个集体的荣誉。"
我有些不好意思:"没事,就是有点低血糖,今天喝了豆浆感觉好多了。"
"豆浆确实补。"老班长语重心长地说,"咱们练得狠,也得吃得好。不然哪有力气跳伞啊?"
说话间,连长从办公室走出来,向我们这边走来。大家立即坐直了身体,收起了嬉笑的表情。
"休息得怎么样?"连长问道,语气和蔼。
"报告连长,休息得挺好!"我们异口同声回答。
连长是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不苟言笑,但对战士们很关心。特别是对伙食,他总是格外上心。
"今天的豆浆还合口味吗?"连长问道。
"好喝!"大家齐声回答。
连长满意地点点头:"那就行。下午有紧急集合训练,大家做好准备。国庆节前,上级要来检查,咱们可得拿出点样子来。"
"是!"我们再次齐声回答。
等连长走远后,大家又放松下来。老郑叹了口气:"又是紧急集合,腿都要跑断了。"
"习惯就好。"老班长不以为然,"当年我们连紧急集合,三分钟内必须全副武装到操场,迟到的罚站岗。那才叫苦呢。"
训练间隙,我们都很珍惜这难得的休息时间。有人写信,有人补眠,有人就着阳光擦皮鞋。
我从口袋里掏出一封家信,那是上周收到的。信纸已经被我翻得有些皱了,但每次看到妈妈的字迹,我都感到特别亲切。
"又看信呢?"王二娃凑过来,"想家了?"
我点点头:"有点。你不想啊?"
"想啊,谁不想呢。"王二娃从枕头底下摸出一包瓜子,"给,尝尝我家的。炒得可香了。"
我接过几颗,放在嘴里嚼着,确实香脆可口。"你家里种瓜子吗?"
"种了几亩。"王二娃有些自豪,"我们那儿的土地特别适合种向日葵。每年秋天收获的时候,满地的葵花朵朵向着太阳,漂亮得很。"
"听起来真不错。"我感叹道。
"等咱们退伍了,你来我家玩。"王二娃拍着胸脯保证,"带你尝尝我妈做的葵花饼,那才叫一个香!"
我笑着点头。这就是军营里的情谊,平时不认识的人走到一起,分享着彼此的故事和家乡的味道。
下午的紧急集合训练如期而至。哨声响起的那一刻,我们像是打了鸡血一样,飞速穿戴整齐,冲向操场。紧急集合说白了就是突然拉警报,看谁跑得快、谁装备齐全。三分钟不到,全连已经站得整整齐齐。
连长满意地点点头:"不错,比上次快了半分钟。但还有提升空间。"
下一项是步伐训练和战术动作练习。所谓战术动作,就是如何隐蔽、如何匍匐前进、如何协同作战。虽然天气已经转凉,但训练的强度丝毫不减,不一会儿,我们的背心就被汗水浸透了。
"胡闹,动作不标准!"教导员突然指出我的问题,"重来!"
我咬咬牙,重新做了一遍战术动作。这一次,我格外注意每个细节,终于得到了教导员的认可。
"这才像个空降兵的样子!"教导员难得地露出一丝笑容。
晚饭后是难得的自由活动时间。有人去写信,有人去洗澡,有人聚在一起听广播。我和王二娃坐在宿舍门口的台阶上,享受着傍晚的凉爽。
"哎,想想明天早上又能喝到豆浆了,这训练也值了。"王二娃一边伸懒腰一边说。
"豆浆真有那么好喝吗?"我笑着问。
"那是!"王二娃认真地说,"咱们连的豆浆可不一般。黄豆是上好的,还专门有人去筛选,确保没有坏豆。打豆浆的时候还要用温水泡,这样打出来的豆浆才细腻。最后加点白糖,那滋味,绝了!"
听他说得这么详细,我不禁笑道:"你倒是挺懂行啊!"
"那是,我可是跟炊事班老陈学过。"王二娃得意地说,"有空我教你啊。"
"好啊,不过我们啥时候能用上这手艺?"
"等退伍回家呗。"王二娃眨眨眼,"回去了,给家里人露一手。"
提起退伍,我们都沉默了一会儿。虽然才入伍没多久,但已经开始期待那一天了。
"你退伍后想干啥?"我问道。
王二娃挠挠头:"没想好呢。可能回家种地吧。你呢?"
"我想去学门手艺,当个木匠什么的。"我说,"反正不想一辈子种地。"
"那也不错。"王二娃点点头,"咱们这些当过兵的,回去总能找到出路的。"
晚上熄灯前,我们各自躺在床上,安静地想着心事。宿舍里只剩下此起彼伏的呼吸声。
我想起今天早上的豆浆,想起家乡的味道,想起未来的日子。虽然当空降兵辛苦,但这种集体生活中的温暖与成长,是我以前从未体验过的。
"胡闹,睡了没?"上铺的王二娃小声问道。
"还没呢,怎么了?"
"明天咱俩换换,你帮我整内务,我帮你洗碗,怎么样?"
我笑了:"行啊,不过你可得把碗洗干净,别像上次那样草草了事。"
"放心吧,保证完成任务!"王二娃拍了拍床板。
我闭上眼睛,慢慢睡去。梦里,我又回到了早晨,喝着那碗加了白糖的豆浆,甜甜的,暖暖的,就像现在的心情。
这就是我在66年当空降兵的日子,平凡而真实。驻扎在湖北应山的那段时光,虽然训练艰苦,但有着战友情谊的温暖,还有那令人念念不忘的、加了白糖的豆浆。那时的我们,年轻而充满活力,即使面对再大的困难,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小确幸。
师友们,这个故事最打动你的地方在哪里?
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来源:李德龙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