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再有不到10天就是端午节了,大街小巷早已是粽子飘香,有碱水粽、蜜枣粽、豆沙粽、板栗蛋黄肉粽、闽南烧肉粽、广式腊肠粽等不同风味的粽子满足食客的味蕾。
再有不到10天就是端午节了,大街小巷早已是粽子飘香,有碱水粽、蜜枣粽、豆沙粽、板栗蛋黄肉粽、闽南烧肉粽、广式腊肠粽等不同风味的粽子满足食客的味蕾。
无粽不端午,粽子早在晋代就被正式定为端午节庆食品,千百年来端午食粽在中华大地盛行不衰。不过,粽子作为升糖快的“糖油混合物”,过量食用会引发血糖波动。
一般短时间异常升高的血糖对人体无严重损害、没多久血糖水平就会逐渐恢复正常。但若是血糖显著升高、且持续一段时间无法下降,则会发展为“糖尿病”。
作为全球高发的慢性疾病,糖尿病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三大疑难病之一,具有“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饮、多食、体重下降)的典型症状,我国是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最多的国家。
目前,临床上针对2型、1型糖尿病分别是依靠降糖药物(二甲双胍)及终身注射胰岛素来治疗,长期使用可能出现乳酸酸中毒、腹泻、恶心、胰岛素耐受等不良反应。
是药三分毒,寻找一种更天然、健康的抵抗糖尿病的物质成为全球各领域的共同课题。近年来,被誉为“万病之药”的茶成了国内外科研者争相研究的对象。
就在近日,安徽农大研究团队在《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上发布的相关体外研究就证实了饮茶对降低血糖、改善糖尿病症状的效果显著。
那么问题来了,饮茶改善糖尿病的机制是什么?喝什么茶最有效?茶抵抗糖尿病的“功臣”都有哪些?今天,小懂就结合科学实验来为大家详细揭秘一番~
喝茶如何改善糖尿病症状?
安徽农大研究通过对1型糖尿病小鼠进行绿茶干预治疗,结果发现连续4周饮用绿茶后,血糖显著降低、尿量也减少,而由糖尿病引起的肝肾损伤也在持续饮绿茶后得到改善。
▲黄大茶和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小鼠糖尿病症状的影响对比
那么,饮茶改善糖尿病的机制到底是什么?上述研究进一步表明饮茶主要是通过增强“肾脏水分重吸收”来精准改善糖尿病的多尿、多饮的症状。
▲黄大茶对2型糖尿病小鼠尿液浓缩相关肾蛋白及糖尿病症状的短期影响
▲绿茶对1型糖尿病小鼠血清AST、ALT、Cr及肝肾解毒酶的影响
综合来看,绿茶、黄大茶通过提升肾脏水重吸收蛋白(PKC-α、AQP2、UT-A1)等来显著改善不同模型小鼠的糖尿病症状,预防肝肾损伤则是饮茶抗氧化发挥作用。
体外实验或许不足以让人信服,但在科学调查方面,日本大阪大学开展的大型研究(纳入17413名日本成年人)发现,每天饮用绿茶>6杯,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显著降低。
无独有偶,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一项纳入了286701名受试者的大型科学调查结果也显示:每天喝茶3~4杯的人,罹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下降了30%。
诸多科学调查证实饮茶确有预防糖尿病、降低糖尿病发病率的作用。那么问题来了,茶叶中的哪些天然营养成分是抵抗糖尿病的“功臣”呢?
1.茶多糖
茶多糖是公认的茶叶中最主要的降血糖成分,国内外不少研究者都发现茶多糖的降血糖效果极为显著,且以富含茶多糖的粗老茶、秋茶降血糖效果更突出。
2.茶色素
相关研究表明茶色素不仅有降低血糖、尿糖、减免胰岛素抵抗等效果,还可通过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来预防、辅助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糖尿病并发症。
3.茶多酚
提到茶叶起保健功效的成分,必然少不了以EGCG为主的茶多酚,其得益于出色的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有助降低糖尿病对肾脏、肝脏造成的损伤标志物,为肝肾穿上“保护衣”。
尽管茶不能替代药物,但不少科学研究及调查证实:日常选对茶类、适量饮用可辅助降低血糖,预防和改善糖尿病。
茶不是药,却是健康生活的黄金搭档!这个端午,不妨以一杯茶来平衡粽子带来的糖分负担,让健康与传统美味和谐共存。
注: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参考资料:
[1]Tea drinking effectively improves symptomsof diabetes and prevents hepatorenaldamage in mice, Guangshan Zhao, Lumin Yang, Yueting Ge, Zhengyang Qiu, Dong Tang, Yuying Fang, Qiuyan Ban, Chung s. Yang, Jinsong Zhang;
[2]《茶多酚防治糖尿病作用及其机理的研究进展》,耿艳艳、王岳飞,《茶叶》
[3]《茶叶降血糖活性及对糖尿病的功效与机理》,江和源,《中国茶叶》
[4]《茶叶与糖尿病关系的研究概况》,丁仁凤、何普明,《茶叶》
[5]《绿茶对糖尿病的防治作用》,汪东风、王林戈、张莉、徐莹,《茶叶科学》
来源:懂茶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