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油是“害人油”,不仅让人变黑还致癌?不敢吃酱油的看看吧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09 02:20 1

摘要:酱油的颜色主要来自发酵过程里的美拉德反应,那是一种天然的褐变现象,产生些色素物质。这些色素进了胃肠道,就被分解成糖和氨基酸之类的简单成分,身体吸收后跟其他食物没两样,不会跑到血液里去沉积到皮肤。

不少人信酱油里有类黑素,吃进去就渗到皮肤里,把人染黑了。听起来挺形象,可实际情况远没那么玄乎。

酱油的颜色主要来自发酵过程里的美拉德反应,那是一种天然的褐变现象,产生些色素物质。这些色素进了胃肠道,就被分解成糖和氨基酸之类的简单成分,身体吸收后跟其他食物没两样,不会跑到血液里去沉积到皮肤。

皮肤颜色黑白,主要取决于遗传基因和黑色素细胞的活跃度,日晒、激素这些才是大头,跟酱油八竿子打不着。 孕妇吃酱油怕宝宝黑,这传闻更站不住脚,胎盘屏障严着呢,色素过不去。 其实,真正让皮肤敏感的,是紫外线曝晒,吃酱油倒没这毛病。

有人说酱油是味精勾兑的,味精一加热就变毒,长期吃出大麻烦。味精呢,本质上是谷氨酸钠,一种天然氨基酸,番茄、海带汤里本来就有。

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FDA早评估过,它被列为公认安全物质,正常量吃着没问题,不会致癌。 欧盟和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也反复确认,安全摄入量高到每天每公斤体重120毫克,远超日常用量。加热变焦谷氨酸钠的传闻,也只是鲜味没了,没毒性。

市面上的酱油,真正的好货是用大豆、小麦发酵几个月酿出来的,国家标准GB 2717-2018明文规定,必须微生物发酵,禁用酸水解植物蛋白那种化学法。 那些标着“酱油”的瓶子,要有QS或SC标志,才是正规货,不会是纯味精兑的。

当然,酱油里偶尔提的焦糖色素,得说两句。它主要加在老抽里,让颜色深点,但生产中可能生出4-甲基咪唑,这东西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定为2B类,可能致癌。

不过,含量低得可怜,专家测过,日常吃几勺,风险微乎其微,比抽烟喝酒小多了。

香港消委会2016年测了40款酱油,11款有这物质,但远没到危险线。 真正的问题,不是这些添加剂,而是酱油的盐分。酱油钠高,每5到7毫升就顶1克盐,搁谁都得注意。

高盐饮食是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的元凶,中国居民平均每天盐吃10克多,远超标准。中国营养学会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建议,成人一天盐别超5克,7到10岁孩子4克,幼儿更少。 WHO也喊了口号,每人每天5克封顶。

酱油占隐形盐的大头,炒菜一勺下去,钠就窜上去了。长期超标,血压升,肾负担重,心脏出毛病几率大。不是酱油独害,而是总盐量管不住。

数据显示,我国高血压患者超2.7亿,好些跟盐有关。 减盐不是空话,家庭里多用姜葱蒜提鲜,少倒酱油,就能帮大忙。

酱油的成分,其实挺朴实。大豆、小麦这些原料,发酵后出鲜味氨基酸,营养上还有点铁、钙补充。 添加剂如苯甲酸钠、山梨酸钾防腐,量小,国际上用几十年,没发现癌风险。

挑酱油,看成分表简单最好,水、大豆、盐为主,别长串化学名。固形物高,氨基酸氮≥0.8克每百毫升,才是真发酵货。

说到底,酱油不是敌人,那些谣言,利用大家对健康的担心,传播快,但经不起推敲。

生活本该简单点,别让误会搅和了味蕾。

适量就好,健康在手。

什么调料最易致癌?是酱油? 澎湃新闻

来源:原老师历史小沙龙

相关推荐